台湾农业已高度市场化 网络支撑精致农业
昨天下午,2010海峡两岸(苏州·相城)农业博览会举行农业论坛,台湾精致农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冬山乡农会总干事黄志耀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成海钟教授为两岸现代农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黄志耀先生介绍说,台湾农业已经高度市场化,目前,已建成覆盖当地所有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各地农会、合作社和农民产销班集货场的计算机网络,使各市场、产地与消费地用户可以及时查询,提高了市场运行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产销均衡发展。但是,台湾农产品最大的劣势是生产成本高。为了提高本地农产品的竞争力,台湾致力于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精致农业。在台湾,难以看到成片的水稻、麦子等大宗农作物。而富有南方特色的蔬菜、水果则是琳琅满目,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粮经比例,并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品质上。台湾的农业科技推广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不少基层单位直接与各大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博士签订协议,利益风险共担。
成海钟教授对苏州的花卉产业发展特别是相城区的花城建设提出了许多金点子。他认为,发展花卉产业要因地制宜,相城的花城建设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花城建设当作一种产业,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引进高新技术,提高档次,提升经济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两岸农业合作热潮迭起。目前,台湾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农业企业已达6100多家,投资额达72亿美元。(周澜源)
名词解释
物联网农业: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Things)概念于1999年提出,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如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值等,从而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抗灾、减灾,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实例探新
在湖南省农科院百果园,中国电信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物联网农业应用项目正在试运行中。
该项目通过实时传感采集和历史数据存储,能够摸索出植物生长对温、湿、光、土壤的需求规律,提供精准的科研实验数据;通过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功能,能够及时精确地满足植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要求,达到高幅增产的目的;通过光照和温度的智能分析和精确干预,能够使植物,特别是名贵花卉的花期完全遵循人工调节等高效、实用的农业生产效果。
台湾农业有啥特点?
台湾农业已经高度市场化,致力于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精致农业。目前,已建成覆盖当地所有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各地农会、合作社和农民产销班集货场的计算机网络,使各市场、产地与消费地用户可以及时查询。台湾的农业科技推广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不少基层单位直接与各大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博士签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