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的伽师瓜
作为在伽师县拥有1500多年种植史的伽师瓜,伽师县独特的自然光热和水土资源成就了伽师瓜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品质,从1999年开始,伽师县获得昆明世博会唯一大奖以来的近10年间,伽师瓜多次登上全国领奖台,随着伽师瓜的名声鹊起,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想将此珍品引种到其他地域种植,然而,虽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从没有一家宣布成功过。对此,伽师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伽师瓜抗基因和品种提纯复状工作的栾作涛自信地说:伽师瓜是不可复制的。
伽师瓜排斥任何转基因
伽师瓜作为以地域名命名的名优特产品,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伽师县特有的水土光热条件,赋予了伽师瓜薄、肉厚、质脆,晚熟、易储运的独特品质。元代诗人耶律才盛赞伽师瓜“鲜瓜出于当年秋,可度来年又一春”,1958年,伽师县曾向中央赠送伽师瓜,受到中央领导称赞,改革开放以来,伽师瓜生产迅速发展,伽师瓜产业成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然而,1990年以来,一向处于高抗病瓜类的伽师瓜陆续发生疫莓病和霜莓病,最终发展至1995年全县伽师瓜近乎“全军覆没”,伽师瓜由过去的高抗性品种成为高感性品种,引起了自治区农科院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派国内知名专家常驻伽师县对伽师瓜进行防病科研。
早熟伽师瓜品种
从1995年开始,来自自治区农科院的专家经过精挑细选,找到了一颗野生的伽师瓜,如同保护国宝大熊猫一样派专人看守,并专门从美国引进抗病基因品种转移至伽师瓜进行科研,然而,经过6年多的科研和反复试验,都以失败告终。经过专家进行“会诊”发现,伽师瓜之所以对抗病性转基因“不感冒”,究其原因是伽师瓜1500年的生长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族式DNA”,这样一来,伽师瓜对外界具有较强的排异功能,从1995年至2002年长达7年间的科研均以失败告终,唯一能做的就是伽师瓜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
栾作涛还介绍,伽师瓜在我区有1500多年的成长史,如果没有较强的抗病基因,它根本无法生存至今天,许多科研人员也无法破解伽师瓜的“生长密码”,这就是伽师瓜无法在其他地域无法种植的原因。虽然有的省市采取了多种高科技手段,但所种植出的伽师瓜无论色泽、口感、香味还是含糖量,都是无法与伽师县的伽师瓜相提并论,甚至有的地区种植的伽师瓜根本就结果或无法出苗。
针对1995年出现的伽师瓜抗病性较差问题,转基因技术试验失败后,经过专家论证,认为此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积水、潮湿和低温造成的,对此,架子瓜油然而生,伽师瓜疫莓病和霜莓病迎刃而解,至今伽师瓜再没有发生病变,不难看出,伽师瓜从已找到了它的生存强项,对于伽师瓜又好又好地发展找到了理想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