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园,无处不飞花
温江花木之乡
“带地进城”:让农民持续增收
温江,一个无处不飞花的地方。13万亩的种植面积,使其成为四川名符其实的花木之乡。
温江友庆社区,这个只有2个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15个现代农业项目、12亿元投入。这里各种高档盆花、彩色地被植物、造型植物、艺术盆景等比比皆是;520余个花卉新品种被引进,5个花卉标准技术化规范被制定;标准化温室大棚、喷滴灌设施等星罗棋布,园区内设施化率达到了95%;加上电子商务、花木交易中心等,高度聚集的资源使这里形成了现代花卉产业集群。
据该区农发局副局长胡良万介绍,基地建设当初,几大难题横亘面前:土地资源从哪来?钱从哪来?农民往哪去?该区通过“两股一改”,将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和农户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量化到农民头上,并确权颁证,明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产资源的收益分配权利,并实行股份股权长期固化。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友庆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引来了社会资本——隆博公司进行土地整理。之后,合作社将可用于流转的669亩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区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整体流转给隆博公司,获得收益1450万元,购买了4000多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而农用地则流转给引进的企业。安置拆迁农户时,按每人不仅有自用住房,而且有一定面积的经营用房考虑安排。“土地资源变成了经营性资本”。
7月19日上午,友庆基地的惠美花境,万春镇天香路社区的胡万春正在与上班的姐妹一道,用小镊子往托盘里一粒粒放报春花种子。她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已3年了,丈夫也在另一家花卉企业上班,家里不单有工资收入,每年还有40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2000余元的分红收入和7000多元的住房和铺面出租收入。据区农发局人士介绍,友庆基地的花卉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社区内共有农村劳动力1520人,其中1446人在园区内就业,余下的在外打工,社区就业率达95%。“据测算,今年社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0800多元,比去年增加3000余元”。
点评:友庆社区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的规模流转和规模经营,并通过农民获得股份和经营性资产的方式,让他们“带地进城”,从而能够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