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倾力打造苹果产业升级版
本报讯(记者范非通讯员闫海斌)4月22日,记者在享誉全国的“苹果之乡”吉县了解到,前不久,中国人保财险吉县公司与吉昌、中垛、东城3个乡镇签订了全省苹果种植保险第一单,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给果树造成经济损失时将予以“兜底”,涉及面积1.6万亩、总保额120万元。通过上保险给靠天吃饭的果农们撑起“保护伞”,这是吉县倾全县之力打造苹果产业升级版的举措之一。
吉县是全国苹果最佳生产区之一。从1984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种苹果,一张蓝图绘到底,用30年把吉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苹果园”。该县苹果树种植面积现达到28万亩,产量17万吨,2万余苹果种植户的年收入超过4亿元。
在苹果业不断做大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让广大果农享受到更多的红利?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思路,奋力打造苹果产业的升级版。为提高苹果品质,该县出台了苹果标准化生产方案,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猪—沼—果”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开发了富锌、富硒、富钙等功能的保健苹果,同时将剪纸文化融入苹果生产,使“富贵吉祥”“一帆风顺”等文字图案的苹果成为传承文化、传递感情的载体,大幅提升了苹果的附加值。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县乡积极引导果农“抱团”发展,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采购、测土施肥、病虫防治、组织修剪、对外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形成区域化、专业村、重点户的产业布局。采取政府贴息奖补的扶持政策,大力兴建苹果贮藏库,有效化解市场风险,目前全县苹果贮藏能力达到12万吨。
今年以来,该县再祭三记大手笔。总投资7亿元的苹果产业转型综改(有机化)开发基地正式启动,目标是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1000亩以上的有机苹果示范园区。深入推广生物覆盖、节水灌溉、黑膜保墒等先进技术,并为果农购买苹果种植保险,通过提供科技支撑和帮助果农解除后顾之忧,引领果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苹果产业链。该县与北京新发地公司启动实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有望在5月举行的中博会上签约,总投资额2.4亿元。投资2亿元的苹果深加工功能饮品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5000吨果酱生产线和“秋满红”育果袋加工项目也即将启动。
作者:范非闫海斌
吉县是全国苹果最佳生产区之一。从1984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种苹果,一张蓝图绘到底,用30年把吉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苹果园”。该县苹果树种植面积现达到28万亩,产量17万吨,2万余苹果种植户的年收入超过4亿元。
在苹果业不断做大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让广大果农享受到更多的红利?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思路,奋力打造苹果产业的升级版。为提高苹果品质,该县出台了苹果标准化生产方案,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猪—沼—果”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开发了富锌、富硒、富钙等功能的保健苹果,同时将剪纸文化融入苹果生产,使“富贵吉祥”“一帆风顺”等文字图案的苹果成为传承文化、传递感情的载体,大幅提升了苹果的附加值。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县乡积极引导果农“抱团”发展,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采购、测土施肥、病虫防治、组织修剪、对外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形成区域化、专业村、重点户的产业布局。采取政府贴息奖补的扶持政策,大力兴建苹果贮藏库,有效化解市场风险,目前全县苹果贮藏能力达到12万吨。
今年以来,该县再祭三记大手笔。总投资7亿元的苹果产业转型综改(有机化)开发基地正式启动,目标是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1000亩以上的有机苹果示范园区。深入推广生物覆盖、节水灌溉、黑膜保墒等先进技术,并为果农购买苹果种植保险,通过提供科技支撑和帮助果农解除后顾之忧,引领果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苹果产业链。该县与北京新发地公司启动实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有望在5月举行的中博会上签约,总投资额2.4亿元。投资2亿元的苹果深加工功能饮品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5000吨果酱生产线和“秋满红”育果袋加工项目也即将启动。
作者:范非闫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