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葡萄散户大户演绎不对等博弈
B 供求
采摘游一哄而上 产能过剩多渠道消化
去年开始,以上虞葡萄采摘为代表的采摘游开始火起来。很多种植场一哄而上,分食市场蛋糕,客观上造成葡萄市场供应量猛增。
而我市旅游界业内人士分析,与樱桃等更讨巧的水果相比,葡萄采摘的趣味性相对较弱,要做出特色也比较难,培养“回头客”的难度相对较大。
嵊州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有关人员表示,葡萄采摘游的模式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做好却并不容易,像今年嵊州就搞得不是很成功,游客以本地人为主,要吸引外地游客还有一定难度,所以盲目扩大采摘游规模也不现实。
记者获悉,我市其他地区也有采摘游遇瓶颈的情况出现。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葡萄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量大增,和对采摘游的预期过于乐观也有关系。
不过对于葡萄种植过量造成跌价的说法,销售一线的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主要依据是采摘游的销量在葡萄总销量中所占比例是比较小的。据盖北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几年盖北葡萄不愁销路,而且季节风险也掌握得比较好,突出表现在青果俏销上。果农沈中桥今年种有5亩半葡萄,亩产在6000公斤左右,除了卖青果,他还卖熟果,净收益3万元左右。
像沈中桥一样,盖北镇有近千户葡萄种植户,通过葡萄专业合作社出售青果,然后再由合作社销往黄岩等地的罐头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果农说,青果产量高,收购早,价格稳定,总体经济效益不比红果差。红果上市之时已是台风季节,风险较大。而采摘一部分青果后,对红果生长更为有利。昨天,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盖北全镇青果销售突破8000吨大关,产值近1500万元。“除了作为原材料销往黄岩的罐头加工企业外,今年还吸引了山东等地的企业开车上门守候,直接拉高了青果销售。”
上虞市盖北镇农办的姚主任说:“盖北镇葡萄销售还出现一个新现象,现在在盖北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务工人员干脆做起葡萄贩销生意,把葡萄贩到老家去,这也让盖北葡萄销售形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