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农资 >> 农资频道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肥料限价令遭遇尴尬 ———安徽化肥市场现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社记者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1票  浏览1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4月06日 01:21
  正值备耕时节,记者在安徽凤阳、和县等农业大县和部分化肥企业走访了解到,今年开春以来,以肥料为代表的农资呈现“普涨”态势,尤以化肥涨幅最大,个别品种较去年翻了一番。对此,安徽省根据国家要求出台了限制化肥价格的文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限价令”遭遇落实难,个别化肥产品的实际交易价格远远超过限价。
  
  农民喊贵企业还是涨
  
  化肥经营户苗德林说,今年肥料价格创下了新高,部分品种的涨幅达到近60%。以复合肥和尿素的批发价为例,去年下半年,含氮量在45%的复合肥,一吨为1900多元,尿素为1500元—1600元/吨,可是今年分别涨到3000元/吨和1920元/吨。
  
  对于农民反映强烈的化肥涨价,化肥企业并不否认。他们表示,原料的上涨是导致今年化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肥西县龙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铵的化工企业,从去年底开始,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一路攀升。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更生说,工厂所用的煤主要是山西的无烟煤,去年这种煤的到厂价为762元1吨,今年1月涨到839元1吨,2月份又涨了三、四十元,现在仍然在涨。王更生表示,由于原料涨幅太大,加上拿货困难和限价等因素,企业的生产规模已经较往年减小了不少。
  
  企业“造假”应对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化肥价格监管通知,目前安徽省对尿素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省内生产的尿素与国家管理的大型企业生产的尿素执行同一价格,出厂中准价为每吨1500元,可上浮幅度15%,即每吨出厂价不得高于1725元。同时,对省内生产的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和复合肥确因成本上升,需要提价的,由生产企业按规定向企业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调价备案。同时对上述品种的批发和零售价实行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控制。然而,对于这一“限价令”,化肥企业和经销商却普遍反映,在实际中不可能执行。
  
  地处皖北的涡阳县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复混肥和各种农作物专用肥为主要产品的化肥企业,年产复合肥约30万吨。企业区域经理孙伟说,尿素是企业生产复合肥的主要原料之一,但是最近购得的尿素价格却远高于国家规定的限价。“我们前两天才进的货,外地尿素为2200元/吨左右,本地尿素也在1940元/吨。”据他介绍,不仅是尿素突破了限价,而且钾肥的价格也扶摇直上,最近每吨又将上调200元。
  
  化肥企业和经销商均表示,由于去年底以来复合肥的原料尿素、磷、钾价格一路上升,最高的钾肥价格差不多翻了一番,成本上升自然要涨价,“现在是原料涨多少,产品出厂价就跟着涨多少,否则企业无法生存下去。”而对于国家的“限价令”,企业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孙伟透露,为了逃避限价,有的企业采取直接和中间商交易,不开发票;或者做假账,尿素实际是高价出厂,但发票却按国家规定的限价开,以此逃避检查。
  
  凤阳县金星化肥有限公司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民营复合肥生产企业,建厂已经十多年了,在皖东北一带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的品牌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滚滚利润,甚至效益还不如小企业。“现在的化肥行业是正规企业干不过造假企业。”孙家林抱怨道,“正规的大中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加强品牌、信用度建设,不能造假,而小肥厂,十几二十多万的投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往往为了节约成本,生产的产品肥量含量不足,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含量,每吨产品就可节约60元成本。这导致正规厂家的肥料卖不出,而短斤少两的劣质化肥大行其道。”
  
  不能“一限了之”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富认为,面对上述客观原因,单纯的对肥料生产实行“限价”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从长远看,应完善相关调控手段,否则就会打压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王文富等人建议,今后国家调控应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在限价同时,给予企业必要的电、煤、运优惠。去年以来,安徽省曾对化肥企业给予一定的用电补贴和免收过路过桥费等优惠措施,但这些政策到去年下半年就执行不下去了。化肥企业希望今后国家能够将这些优惠政策长期化、制度化,这将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积极性。
  
  二是控制部分原料的出口。据了解,此次肥料涨价中磷肥和钾肥上涨幅度最大,这主要与我国磷、钾资源贫乏、依赖进口有关。一些化肥企业人士建议,今后加大对磷、钾资源的出口限制,特别是磷资源,虽然国家出台的最新关税政策对部分含磷复合肥每吨开征35%的出口税,但现在出口势头依然不减,因此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保证国内供应。
  
  三是加大对农民的综合直补,缓解农民因成本上涨造成的压力。
  
  四是加大对农民科学施肥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农民逐步改变粗放型施肥的习惯,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在购买化肥的同时,多使用农家肥、有机肥,降低种粮成本。
  
  此外,一些化肥企业还建议国家对化肥生产的上游原料如磷、钾等实行一定的价格限制,他们认为,目前这些原料的上涨仅是国际市场价格走高,而国内的生产成本并未增加,一味地涨价并不合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