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河北邢台浆水镇王海玉的苹果为啥这样“红”?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河北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5票  浏览16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2月03日 11:07
  一样的土壤、一样的品种、一样的树苗,可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河东村农民王海玉种出的苹果,不光亩产是别人的2倍多,每公斤还能多卖2元多,5亩地年收入至少40万元。
  
  在河东村乃至邢台县的许多果农眼里,王海玉不是一般人。2014年12月3日,他种的苹果又从45个参选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河北省苹果品质鉴评会富士组铜奖。
  
  50多岁的王海玉个儿不高,身材偏瘦,一双手大而厚实、布满老茧。对于自己种苹果的诀窍,他从不藏着掖着,“品种当然是关键,赖坯子咋侍弄也结不出好果子,可之所以别人卖3块、我能卖4块,主要就差在了栽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上。”
  
  邢台县是个“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山区县,也是苹果、板栗核桃等林果种植大县,林果面积达66万亩,年产值6.8亿元。长期以来,虽然林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让许多果农“丰产不丰收”。
  
  2007年,在村里种了十几年苹果的王海玉,打定主意到山外面去长长见识,给苹果换个种法儿。
  
  他出外取经的第一站选择了山西运城。“听说那儿有位苹果专家,水平挺高,我就直接过去了,每年学费1万元,我一咬牙一下子交了两年的。”那时候,王海玉一年的收入才6万多元,“票子一张张数出去忒有点心疼,可我心里琢磨,只要能把技术学到手,这钱花得就值。”
  
  过去,王海玉家的苹果树株距、行距稀松,果树主干较矮,树枝分成几层、平行延伸,放眼望去树形好似一个大纺锤。
  
  在老师的指点下,他下狠心将5亩苹果树彻底来了个“改头换面”:株距1米、行距3米,布局整齐划一;果树主干笔挺、树枝层层下压,远观好似宝塔。“这叫‘主干形’果树,用这种方法种苹果,我在河东村是头一份。”
  
  王海玉盘算,按照“纺锤形”栽种苹果树,一亩地平均能栽82棵,改成“主干形”后,空间利用率提高,一亩地能栽220棵。“亩产就能由过去的8000多斤,一下子升到20000斤左右。”
  
  王海玉要把长得好好的苹果树砍了做试验,村里很多人认为他是“瞎折腾”。平时跟他关系不错的李爱梅就劝他:“树种那么密,果子不见光,能结大果才怪。再说,苹果苗一棵就要6块钱,按你的种法,一亩地光成本就得增加一倍多,到时候不结果咋办?”
  
  王海玉不为所动,反倒动员大伙儿一块儿“改变树形,密植果树”,结果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发疯冒险”。
  
  2010年,王海玉新栽下的苹果树进入盛果期,而当初与他同时栽下树苗的李爱梅,还没见到苹果的影子。这下,“王海玉种苹果有诀窍”的消息不胫而走,就连过去曾对他嗤之以鼻的乡亲也心服口服,专程跑来讨教。
  
  “‘纺锤形’看似树枝的伸展空间大,但仅在枝头挂果,主干附近被树叶遮住,很难透进光去;‘主干形’就不一样了,横向树枝短而细,且层层下压,围绕主干立体挂果,光照更均匀,苹果的品相也好。”对乡亲们,王海玉毫无保留,把自己摸索出的早春刻芽、抑顶促萌、摘心去叶、转枝节造伤等管理技术,也和盘托出。
  
  2008年王海玉牵头成立惠农果品专业合作社时,入社者寥寥。如今,全村100多户加入了合作社,再加上周边乡镇慕名而来的农户,合作社会员近500户。
  
  河东村的乔文豪,就是王海玉最早的追随者之一。2008年,他将2亩板栗树砍掉,改种“主干形”苹果树。“从树形修剪到果树管理,全都按王海玉的方法来,刚开始担心他会有保留,可后来见着效益才知道人家是真心帮咱。”进入盛果期后,乔文豪每亩果树的收入,由过去的2000多元变成了4万多元。
  
  乔文豪庆幸自己当年“大胆了一回”。如今,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干啥都得讲科学,不服不行”。
  
  过去,河东村组织农技培训,人们都嫌耽误工夫,宁肯到地里多干点活。现在,只要村里大喇叭一广播“农业专家来了”,许多人把手上的活儿一撂就往村委会大院赶,生怕去晚了没地方。邢台县也抓住农民渴求技术的心理,选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服务队,为各村培养技术“明白人”,王海玉就是一位被培养人。
  
  对于未来发展,王海玉很有底气:“过去依靠个人单打独斗闯市场,现在有了县里的技术支持,加上合作社这个平台,就能带领更多果农靠科技致富。”记者 张怀琛 张永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