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猕猴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猕猴桃“长”出私家车 源泉泉河头村特色农业富起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鲁中晨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4票  浏览19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月16日 13:28
  博山区的源泉镇,因曾是淄河源头之一而闻名,不过近年来,随着有机农业发展猕猴桃成了源泉镇的新招牌。因为此地猕猴桃的甜度高、口感好、品质上乘,迅速成为国内知名品牌。1月11日,记者探访了博山区源泉镇泉河头村,这里也是源泉猕猴桃最初生根的地方。因为源泉是省、市级水源保护地,不允许发展任何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长期以来这里比较贫穷。但是随着农业立镇、猕猴桃强镇战略的推进,泉河头村走出了一条非典型致富路。深入挖掘,记者发现了一些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亮点,更重要的是,很多做法是可复制的。
  
  鲁中晨报全媒体记者 孙银峰
  
  从贫困户到年收入20万
  
  说起山东猕猴桃,首推博山,而要说博山猕猴桃第一村,则非源泉镇泉河头村莫属。该村村民赵廷安是村里种植猕猴桃第一人,尝到猕猴桃甜头的他,渐渐扩大规模。由此引发的示范效应迅速覆盖全村,该村也成为因猕猴桃种植致富的典型村。1月11日,记者来到这个已经远近闻名的猕猴桃种植镇,沿着S327线走过泉河大桥后,看见道路两侧林立的水泥柱,这些水泥柱就是猕猴桃架。
  
  一番周折后,记者来到了赵廷安的长子赵同学家中,他正在修剪猕猴桃树。他告诉记者,他们家发展特色农业已经很多年了。1985年他父亲承包了2亩地,种上了葡萄,但是发现种葡萄并不挣钱。1987年父亲从泰安引进了5个品种的200棵猕猴桃树,种在自家地里。经过几年的培植,发现只有一个品种的猕猴桃最甜,于是留下了这个品种。
  
  赵同学告诉记者,家里的猕猴桃从1992年开始结果。“最初种猕猴桃那几年,猕猴桃的价格只有1.5-2元/斤左右,再加上树小产量低,收入只是比种粮略高一点,真不如外出打工划算。”
  
  但赵廷安并没有放弃。执著的坚守,终于换来了收获。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加上博山区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的东风,“博山猕猴桃品牌”在当地政府推动下,迅速成长起来。后借助于全运会、省运会的东风,博山猕猴桃成功成为“特供”水果,从此扬眉吐气。赵同学告诉记者,种猕猴桃致富,是从2008年之后,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博山有机农业发展现雏形。“在此之前,猕猴桃的价格一直徘徊在2元/斤左右。2008年卖到5-8元/斤,2009年卖到8-10元/斤,而在2011年卖到了10-12元/斤。”赵同学种植的猕猴桃年产量也从2008年的3000斤,增长到2011年的6000斤。
  
  2010年10月,卖完猕猴桃后,赵同学买了一辆面包车,曾经的贫苦户走上了小康路。去年一年,他们一大家卖猕猴桃的收入超过20万,于是更多的人重新审视猕猴桃种植。赵同学一家的猕猴桃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他新承包的土地都种上了猕猴桃,并于今年开始挂果,预计2014年家里的猕猴桃产量可以达到2万斤。“从目前来看,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种植猕猴桃
  
  成源泉镇主导产业
  
  富起来的赵同学一家,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在这个寒冬腊月里,记者在他家的卧室里却发现满室花香。他在卧室里种植了一盆迎春花,提前盛开的迎春花,带来浓浓春意也带给他希望。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家里的火炉并不跟传统农村一样,生在卧室里,而是在另外一个房间,自己烧暖气。尽管房外是刺骨的沿河风,但是他的卧室和客厅内,不仅暖和还非常干净。
  
  赵同学表示,目前他的桃园就是父亲当年引进的第一批猕猴桃树苗,父亲已经将这片桃园交给他打理。而赵廷安已经在距此不远处重新建设了一片桃园,除了种植猕猴桃外,还育苗对外出售,收入非常可观。
  
  记者实地采访发现,目前淄河沿岸的泉河头村、源泉村、麻庄村等近5公里的河岸边都种上了猕猴桃树。而树立在田间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机猕猴桃科技示范基地”大牌子则证明,这里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猕猴桃之乡。
  
  来自源泉镇官方的介绍称,源泉猕猴桃经过20多年的不断驯化、改良,形成了口感纯正,个小味美、酸甜适度、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独特品质,其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十几倍,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全镇盛果期的猕猴桃500余亩,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
  
  只有发展特色农业
  
  我们才能富起来
  
  除了猕猴桃之外,该村还发展起了蒜黄、虹鳟鱼养殖等产业。记者找到泉河头村支部书记吕炳文时,他正在家里的蒜棚里忙活。记者钻进了他们的蒜黄种植大棚,发现这种大棚并不是建在地面上,而在地下还有半米左右。进入大棚后,温度很高,只靠一盏电灯照明。村民正在收割蒜黄。
  
  据介绍,泉河蒜黄生产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品质好、无污染、耐储存而著称。入冬以后,特别“两节”期间,前来拉货的车辆络绎不绝。吕炳文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的特色农业,除了猕猴桃之外就是蒜黄了,种植面积也已经到了300余亩。“因为今年的大蒜比较便宜,所以种蒜黄的成本也相对降低。尽管每斤蒜黄的收益不是太高,但是因为生长期不是很长,一个冬天能够割几茬。如果说净收入的话,算下来差不多一个平方能赚15-20元,因为冬天正是农闲季节,村民们只要不怕累,种蒜黄也能有不错的收成。”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一个大棚内的面积大概1亩地,这样一个冬天下来,也能赚1万多。
  
  吕炳文告诉记者,泉河头这样的边远山村,想致富只能发展特色农业。“咱们这里的土地太贫瘠,想与别人拼粮食产量,是不可能有突破的,我们只能拼特色,并且我们也初步取得了成功。”他表示,未来还得靠特色农业,依靠这片没有污染的青山绿水富起来。
  
  政府保护价
  
  解决“谷贱伤农”难题
  
  采访中,赵同学告诉记者,发展猕猴桃种植,最大的难点是“缺地”,为了扩大规模,他甚至承包了一片河滩,然后垫上土,改造成桃园。因为源泉镇地少,还多分布在山上,但是如果将猕猴桃种在山上,浇水、采摘都是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当地政府用土地流转化解这个矛盾。2008年,按照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对适宜种植猕猴桃分散的土地集中租赁20年,然后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合理流转土地2000多亩,全部种植猕猴桃,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分散的瓶颈制约。针对猕猴桃前期投入较大、见效慢等问题,前三年的土地租赁费由镇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承担。对于连片种植的农户给予补贴,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了政策支持,源泉镇猕猴桃种植得到了长足发展。
  
  农产品种植中,“谷贱伤农”的例子并不鲜见,如何保证猕猴桃种植不“夭折”,源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通过设定收购保护价,用托市收购的办法来保护果农的利益。当然这个价格并不固定,而是根据每年的情况不断调整。只要有猕猴桃,政府敞开收购。
  
  有了政策支持、种植奖励,农民开始大量种植猕猴桃。源泉镇专门成立了“宏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了“珍珠泉”牌商标。全镇实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全力打造源泉有机品牌。
  
  拉长产业链
  
  将水果做成产业
  
  据源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计划自2011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在沿仲临路两侧和淄河沿岸15公里区域内,建设集有机猕猴桃的种植、加工、储存、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2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集群带。建设规模化的猕猴桃果汁、果酒生产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化经营。
  
  为了解决猕猴桃集中上市冲击市场的难点,镇政府通过引进猕猴桃储存和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未来3年源泉镇猕猴桃种植面积可达1万亩,届时产量可达1.5万吨。为防止出现内耗,该镇引进一农产品公司,投资建设一个库容达6000吨的“气调库”。通过使用气调库,可以拉长猕猴桃销售时间,从源头上控制源泉猕猴桃的上市数量,将新鲜猕猴桃的上市时间从8月中旬拉长至次年2月份。
  
  此外,记者注意到,与去年10月份记者来此地时相比,猕猴桃产业带内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都有了改善。背后的推手都是当地政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