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西为啥种不出高档苹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晋都市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160票  浏览13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10日 16:23
  最近一个月,山西各地不断传来苹果、梨销售难的消息,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事实到底如何?1月7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走访省城美特好、山姆士、沃尔玛、家乐福四大连锁超市,了解15种苹果、9种梨的销售情况,发现外来水果销量及价格平稳、未出现滞销及降价销售情况,而山西晋南的苹果却在太原市场难得一见,随后本报以《产地不好卖,超市未降价》为题,就山西省当地水果遭遇“寒流”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见本报1月8日说财经·财富版)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节日消费市场日趋升温,然而在晋南临猗、万荣、吉县等苹果主产区,果农正在为每斤苹果多卖几分钱与果商斤斤计较,不少果农还在为没有抓住最佳销售时机卖上好价格而自责不已。2012年平安夜,漂洋过海的美国蛇果虽然价格高得离谱,却大受追捧,与之对比的是,本地的优质苹果却少人问津。真的是我们的苹果品质不如别人?我们的水果又该如何突围?笔者认为,影响山西本地苹果销售及品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原因。
  
  苹果是一种生产周期较长的经济作物。从果树修剪、病虫害治理,到营养供应、品质保障等,其生产、存储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的影响较多。在山西晋南等地,由于管理技术水平限制,许多果农常年饱受苹果产量大小年的困惑,有的果农家的苹果产量头年可以达到5万公斤,第二年却降至1.5万公斤,巨大的产能差距,成了水果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加强果农果树管理的技术培训,确保苹果稳产,应该是价格稳定的关键所在。
  
  苹果树从栽植到开花结果,果农至少要付出4年的时间成本。在20世纪90年代,当运城、吉县等地的红富士苹果首次大批量走向全国人民的果篮子时,其酸甜清脆的口感,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然而十余年间一样的品种、一样的口感,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口味多样的外来水果就成了消费者的必然选择。品种的转型换代成了山西水果产业发展转型面临的难题,或许我们也能种出美国的蛇果,但是从重新栽树到开花结果,四五年的时间成本以及巨额的生产投资,果农能否承受其重?
  
  山西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传统农业省份,虽然与生产蛇果的美国加州等国外水果产地属于同一纬度,但是与国外先进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相比,山西苹果主产区的配套设施非常薄弱。拿运城万荣县高村乡丁樊村的苹果灌溉用水来说,每年仲夏正值苹果长个膨胀的关键时期,该村村民却要为果树灌溉而发愁,村里的两口深井要超负荷供应全村8000余亩苹果树的灌溉。为了浇上自家的苹果树,村民们不惜拉关系套近乎,为供水方送礼。水利等基础设施无形中成为阻挠山西水果产业长足发展的一道坎。
  
  作为一种面向消费市场的商品,毋庸置疑,山西的苹果供需同样受着市场因素的制约。在欧美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在消费品市场,有专门的行业调研企业,会对各类商品每年的市场供需情况做严谨的专题调研。其信息可靠度非常高,果农完全可以根据相应调研结果安排生产,按照市场需求供应产品。而在山西乃至全国,搞农业生产就像是赌博,运气好兴许会丰产又丰收,运气差可能会血本无归。再加上部分不良商贩投机倒把,致使农产品市场多了许多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农民的辛勤劳动多了更多风险。
  
  要想做大做强山西的水果产业,单靠果农的单打独斗绝无可能,还需政府加强市场引导、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品种更新换代,才能规避“寒流”风险,迎来春天。
  
  冯晓晨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