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摊玩“魔术” 5公斤杨梅变2.5公斤
锡城市民缪先生5月21日向记者反映:前几天他带友人去灵山游览,途中经过十八湾地段,在路边的水果摊买了5公斤杨梅。结果回家之后一称,买的杨梅只有2.5公斤。对此他非常气愤。
“短斤缺两得太厉害了,5斤当5公斤卖。20多元钱一斤呢,这么一算他们得赚多少啊!”缪先生说,当时他们朋友几个在车上,开到十八湾附近的时候,看到路边的水果摊都在向车子招手。他们考虑去灵山一趟也不容易,就想带点杨梅回去。下车之后,几个人多少都买了一点,最多的一个人买了2公斤,加起来总共有5公斤。老板拿出一个木制秤,称好了,缪先生他们也没细看,就直接走了。回家之后,有朋友称了发现分量不对,互相通知之下,发现普遍是少了一半的重量。缪先生说,他不是无锡人,来这边工作半年。总对朋友说无锡怎么好,还带他们来玩,结果留下了一个败笔。
记者随即赶往现场调查。在开往灵山的沿山公路两侧确实有不少水果摊,看到行车经过,一些摊主就会大力挥手。记者在十八湾附近的一个水果摊下了车。摊主马上热情地围了上来:“刚上市的本地杨梅,包甜,买点吧。”“那要个2斤吧。”“好嘞。”摊主熟练地把杨梅装在塑料袋里称了起来。记者掂量一下,发现重量似乎有些不对。“老板,这有2斤吗?好像太轻了点啊。”老板打起了哈哈:“怎么没有呢?我刚不是给你看过我的秤嘛。”记者拿出弹簧秤一称,发现刻度上清楚地显示着650克。面对事实,摊主讪笑两声,赶紧给口袋里加了一些杨梅:“我们的秤老,可能是有点不准,呵呵。”“那也不可能差这么多啊!”……
之后该摊主透露,像这种短斤缺两已经是他们行内不成文的“行规”,“一般都要少个几两的,大家都这么干。有的黑心点的一半也没有的。现在的人也不会看秤的。而且基本买了就走,这么远,谁会高兴为了几斤杨梅再跑一趟哇。”该摊主说,本身他们就属于无照经营,要是有城管等部门来查,他们立马就撤。
对此,有关部门提醒市民,对于这样的水果摊多次整治也不见效果,短斤缺两的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摊主的自律和诚信。希望市民在路边购买水果的时候多加注意,避免上当受骗。(陈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