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农资 >> 农资频道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当前农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农业机械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5票  浏览6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26日 16:47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竞争。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Internet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前沿信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迫切实现的目标之一。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加大力度开展农业机械科技信息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大方向、大趋势。然而,信息化在农村还没有得到普及,通过信息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问题还没有被提上一些地区政府的议事日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机化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畅通信息通道,扩大信息来源,广泛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全国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在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各个领域的今天,能否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全国农机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多数地方领导已认识到了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地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计算机打字、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还有的地市领导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地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2.农民素质低,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机科技知识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业机械的管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机化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3.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一是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由于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现象。二是在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信息台、简报、报刊、集市、会议、讲座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因而无法解决“梗阻”现象。三是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涉农机构、兄弟地市、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此外还有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搜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三、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对农机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
  
  2.加强建设,推动农机信息化进程。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所谓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与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所谓硬件,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响应“唱戏”的格局,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重视信息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力的信息反馈,同时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农机信息的加工是连接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中枢,起着关键性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农机化信息处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信息的发布是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
  
  4.完善工作规范,保障农机化科技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农机化科技信息工作必须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以实现信息工作和信息网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农机化信息网络的作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频次;实现信息收集渠道系列化、适时适用化;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网的作用,加强网络互联、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日常工作中要提高电子化办公的比重;省级要做好对上级部门的信息汇报、对下级工作的信息指导作用;市、县要做好对基层部门及农民的信息提供与反馈作用。
  
  四、加强领导、多渠道筹集资金
  
  1.加强组织领导。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领域新、工作难度大,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各地应成立以农机管理部门一把手为组长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农机化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
  
  2.多渠道筹集资金。①利用现有通讯、办公设备进行改造。②采取部分信息的有偿服务,谁联网、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的方法筹措资金。③吸引域外投资者,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④争取国家和地方无偿、有偿资金或贷款投入。⑤利用资本运作,通过入股、挂靠等形式,筹措资金。(文华红 刘丽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