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果业局:苹果价格属理性回归 销售略慢于往年
75mm的套袋红富士,今年每斤2块钱的收购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块钱,批发商说,他们正为苹果价格的狂跌而头疼不已。不过,陕西省果业局副局长范海龙并不赞同苹果价格狂跌的说法。“降价是相对于农民的期望值来说的,从价格规律来说,今年的价格是属于理性回归。”范海龙接受西部网记者采访时说,到11月18日,陕西省五大苹果产区已经销出75%,进度比去年慢了5个百分点。“陕西苹果滞销其实是被夸大了。很多非优生区域苹果卖不出去的现象,夸大了陕西苹果卖难的印象。”
价格狂跌还是理性回归?
据了解,今年是苹果生产少有的丰收年份,全球的产量都在增长,陕西省的苹果产量达到了1046万吨,较上年增产10%。但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今年的经济大环境都处于低迷状态。
“消费萎缩了,市场上的苹果又增加了,必然会出现降价。”范海龙说,他不同意苹果价格狂跌的说法,“这是相对于农民的期望来说的,从价格规律来说,今年的价格是属于理性回归。”
范海龙说,陕西苹果市场连续四五年都很好,苹果的收购价格也是在逐年不断的上升当中。“我们之前就觉察到这个价格提高的太快了,提高太快的影响今年就体现出来了。”
“一个苹果生产成本是6毛到1块钱,卖到2块4已经挺不错的了,但就因为前两年的市场太好,果农们对价格的预期被吊高了,去年卖2块4,今年想卖3块钱。”
于是,果农的预期和消费市场进行了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市场接受不了果农的预期。
“果农卖苹果打乱了市场秩序”
范海龙坦言,前两年说苹果市场好,是果农卖的价钱好,而中间的销售商却成了市场和果农博弈的“牺牲品”。“尤其是去年,高价买进的苹果把很多销售商都拖垮了。”
果农过高的预期还衍生出了更大的麻烦。在苹果销售链条里,果农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采收期集中采收,剩下的市场交给经销商。但是近两年来,果农开始不依靠经销商选择自己挤入市场。
“很多果农自己建起了冷库,嫌价格低不愿意卖就自己先存起来。”范海龙说,现在是经销商在卖,果农自己也在卖,这其实是把苹果市场的秩序给打乱了。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