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人均苹果收入超1.5万 看宜川县苹果收支"大账本"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230票  浏览7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22日 16:32
  在因苹果价低缓销而“沸沸扬扬”的2012年秋冬,宜川苹果俏销如以往——去年11月20日前,全县43万吨苹果售罄,创造了连续6年11月中旬苹果销售一空的记录;75(苹果直径75mm)起步,每公斤苹果均价5.46元,仅比上一年低0.2元。当外界还在为陕西苹果是不是种多了等问题辨析的时候,宜川果农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树体更新复壮,以使2013年苹果质量不减、产量不减、卖果收入不减。宜川果农在苹果产业上的自信和淡定,缘于县上每年一度的果业发展调查。这个调查,宏观上很大,大至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苹果、数年后果园肥力如何;细微处很小,小至一个苹果长多大、一棵树上多少斤肥。调查,让宜川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实现了明明白白生产,亮亮堂堂赚钱。
  
  种1亩苹果挣多少钱?
  
  在2012年晚熟苹果大量上市的季节,许多果农抱怨种苹果不挣钱,网上也为此议论纷纷。但对于1亩苹果挣多少钱,甚至1个苹果挣多少钱,宜川果农却心里亮亮堂堂。
  
  先看丹州镇东庄村果农范建红的苹果收支“小账本”:范建红家28亩挂果园,2012年总产量7万公斤,总收入38万元。80以上苹果占85%。75起步,每公斤均价5.44元。肥料、农药等物化投资5.42万元,雇工投资(包括自己的人工成本)7.01万元。亩均毛收入1.357万元,其中生产成本4439元,纯收入9131元。
  
  再看宜川县的苹果收支“大账本”:
  
  全县苹果挂果面积22万亩,总产43万吨,总收入1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超过1.5万元。按照往年惯例,宜川县果业局对2012年全县苹果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全县挂果园平均亩产2235公斤,80果占到总产的82.14%。亩平均收入12284元,每公斤苹果均价5.46元。亩平均套袋9948只,折合每个套袋苹果售价1.24元。除去套袋、卸袋的人工费和购买果袋的费用(果农自身劳动也计入成本中),一个套袋苹果纯利润0.83元。
  
  平均每亩农药、化肥等物化投资1966元,雇工加园主自身投劳2487人,平均每亩总投入4453元,与总产出比为1:3。这意味着,宜川县种1亩苹果亩均纯收入7831元。而每亩雇工投资加上园主自身投劳共计2487元,其实也是农民纯收入的一部分。
  
  今年重点干什么?
  
  1月18日,在宜川县交里乡南李村,果农们正忙着修剪果树。按照县果业局的建议,今年冬剪要格外注意。“根据调研,与2011年比,2012年宜川苹果挂果面积增加2万亩,增产4万吨。平均亩套袋增加2000只,单个苹果平均增重35克。加之部分果园透光率小于30%,寄生叶片增多,出现了树体养分亏损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早期落叶病、腐烂病,大小年现象有可能卷土重来。”果业专家、县果业局党委书记赵平战说,针对这一新情况,宜川县除了号召果农增加施肥量外,重点培训果农采用降低修剪枝量冬剪技术,进行树体更新复壮。
  
  此外,根据调研,宜川县精确地掌握了2012年务果成本增加关键环节及增加的成本数据。
  
  2011年,宜川平均一个套袋苹果生产成本为0.341元,2012年为0.4元。平均每亩套袋9948元,仅此一个环节,亩均增加生产成本587元。造成生产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在套袋、卸袋和疏花疏果、采果环节的用工成本增加。与2008年相比,套袋、卸袋用工成本增长62%,疏花疏果、采果用工成本增长100%。在果园常规管理中,一般性用工每亩成本高达1500元,高出标准化生产200%。造成这一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果园密度大,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低。“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三点建议:1、加强以大改形为突破口的标准化生产;2、大量推广果园机械、减少常规生产用工;3、建立相当规模的劳务市场。”赵平战说,这也将是2013年宜川果业工作的重点。
  
  调研给宜川苹果带来了什么?
  
  宜川县系统的果业调研起始于2008年。“原因是当时围绕苹果生产有好多问题说不清楚,生产盲目,心里没数。”赵平战说,“调研就是用数字发现问题,用数字说明问题,用数字解决问题。让管理者和生产者明明白白生产,亮亮堂堂赚钱。”
  
  通过2008年的调查,宜川发现,生产一个套袋苹果,除去成本,80苹果可赚1元钱,70苹果只能赚1分钱。
  
  2009年选点示范。2010年将成熟的“控产限产”技术在全县推广,明确提出消灭70果,生产80果,做精苹果先做大苹果的理念。2010年至2012年,全县80果由2008年的55%增加到80%以上。
  
  2010年的调研,又发展了问题。不少树势变弱,特别是结果枝组老化,将很难结80果,原因是肥料投入不足。从这一年起,宜川县开始着力探索解决果园肥力问题。
  
  “化肥用多了土壤板结,要重施有机肥。但是果区本身用工就很紧张,加上养殖不如种苹果效益好,果农不愿意搞养殖。必须采取另外的途径。”赵平战说,通过调查,发现持续种草的果园,土质好、树势壮。进一步的试点发现,自然生草要优于人工生草。由此带来宜川土地管理制度的革命——由以前将果园锄得干干净净的清耕制变为生草制。
  
  “与清耕制相比,一年可减少一次甚至30%的用药量。原因是地上有了生存场所,许多害虫就不上树了。而且保护了益虫,修复了果园微生态。”赵平战说,一年割4次草,覆在地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为降低人工成本,宜川县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项目购买割草机。“锄1亩草,100元工钱。1年锄4次,400元。用割草机,1人1天割8亩,燃油费加劳动力成本平均1亩地17.5元。1年1亩地节省340元。”赵平战说,这意味着若全县22万亩果园都采用此方法的话,一年光锄草费就节省7000多万元。2012年,宜川县推广果园生草12万亩。以扎实的调研指导生产,体现在效益上:2008年,宜川县苹果总产量22万吨,总产值4.4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4618元;2012年,全县苹果总产量43万吨,总产值1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1.5万多元。2008年以来的4年间,宜川县新建高层住房8700套,其中41.2%为农民所购。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