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张裕解百纳之役:一个企业与一个行业的血腥战争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1票  浏览30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8月17日 12:08

 声音

  一、教科书记载

  根据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的教科书《葡萄品种学》里记载,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的别名为“解百纳”,此文字说明出现在这本书143页,第六章酿造品种中的第二节酿酒品种介绍栏目内。其中有张裕技术中心的李记明博士参与编辑。

  二、我国商标法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不得使用“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文字、图形, 而解百纳是CABERNET的中文英译名得来,以CABERNET 打头的葡萄品种有三个,1.CABERNET SAUVIGNON国内翻译成赤霞珠,2.CABERNET FRANC(品丽珠),3.CABERNET GERNISCHT(蛇龙珠),以往在国内葡萄酒行业以这里面主要的两种葡萄和三种葡萄混合酿造的葡萄酒也称为解百纳,解百纳应该是属于葡萄品种的名称,是葡萄酒厂用来酿造葡萄酒的原料,而商标法里明确规定“主要原料”是不得用来注册的。

  三、张裕相关资料

  张裕说:“解百纳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获得了金牌;并于1987年在比利时再次获奖。”但据查,张裕公司网站刊登的《百年张裕大事记》中载明的张裕公司1915年巴拿马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的得奖产品为(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并没有在“解百纳”优质产品评酒会上荣获金质奖。

  根据《经济日报》1997年8月31日的报道,“‘解百纳’是酿造这种酒所用的三种葡萄英文名称的缩写。陈朴先(张裕公司的元老、酿酒专家、原副总工程师)解释说:‘在国际上高档优质葡萄酒都是用葡萄品种命名的。比如世界闻名的‘雷司令’就是选用名为‘雷司令’的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解百纳’干红各项指标和风味完全达到了国际标准,它吸收了三种葡萄的精华,故此而得名。”

  目前在我国的市场上,如上海的家乐福超市可以看到的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的瓶贴酒标上的外文名称写的就是“Cabernet”。

  四、葡萄种植专家的说法

  罗国光教授表示:“在最早的时候,中国葡萄酒的翻译名是请了一帮文人来到烟台的张裕公司起的,包括赤霞珠、雷司令,而用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CABERNET FRANC(品丽珠),CABERNET GERNISCHT(蛇龙珠)两种或者三种以CABERNET 打头的混合酿造的就叫解百纳,由于起名字的是南方人,有口音,将CA的音发为‘解’,由此而来解百纳的译名。”对于Cabernet,张乐平先生说的好,他表示:“这犹如人的姓,我们有姓张、姓王的,但是这个姓并不是被一个家族用,别的家族就不可以用,如今张裕注册‘Cabernet’译名解百纳注册了,这相当于张裕将百家姓里的‘张’姓氏给注册了,别人都不能姓‘张’了。”

  在葡萄酒的专业书里有酿酒葡萄的异地种植培育所产生的品种变异现象,根据烟台地区跟葡萄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葡萄种植师杨逢光老先生介绍:“烟台地区的酿酒葡萄名种‘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则正是由当年从法国引进的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和Cabernet Franc(品丽珠)在当地混杂交配种植后形成的Cabernet 品系的一个变异品种。”

  五、解百纳是不是知识产权

  张裕的确是中国葡萄酒厂历史最长的一家,张裕先用葡萄译名解百纳是事实,但是并不意味着张裕就可以将此葡萄名注册,在国外比张裕历史长的葡萄酒厂比比皆是,就是到今天也没有听说过哪家国外酒厂将“CABERNET”给注册了,如果可以注册国外早就注册了,轮不到现在张裕到2001年才注册,甚至于这三种葡萄在100多年前都到不了中国。

  由此看来张裕注册葡萄品种名称成为商标,葡萄品种的翻译名成为知识产权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吴书仙 曙光闲话

  商标价值:进步与局限

  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观念上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有形财产(资产)所有权界限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金银财宝是有形之产,空山罄谷中有黄金百两。苟非吾之所有,虽一分一毫而莫取。但文章的署名啊,词曲的改编啦,不过是游戏之作,有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为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作品能传世,署谁的名是无所谓的事。所以现在许多传世的文学作品是无名士假托名人所作,虽然是伪作,但质量很高,同样很有价值。这里只有对作品价值的追求,毫无功利色彩。

  在《商标法》刚开始推行时,确实有不小的阻力。当执法人员查处假冒名牌的小商贩时,这些人很不理解,“我们不偷不抢,所有材料用的都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用了一下别人的名称,怎么就算犯法了?”但无形资产也有价值,也受法律保护。这个现代市场经济的定律很快就被中国人掌握了。抢注商标,这个无本万利的经济行为成了众多人热衷的行为。2002年以来,中国申请商标注册量以每年20万件的速度增长,2006年达76万件,2007年是70万件,中国已经连续6年商标申请注册量居世界第一位。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驰名的商标,但其数量竟然已经是“六连冠”了。不但国内现有的知名商标在国外纷纷被抢注,只要有什么新闻事件一出来,立刻就有好事之徒将与其沾边的名词“注为己有”。

  所以,以积极的心态看,中国人商标意识的觉醒也算一件好事,矬子里面拔将军,广种薄收,就算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也总会出一二个名牌商标吧?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以小博大,固然是有好的一面,但事情也有另一面:急功近利,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市侩心态未必就能办成大事业。现在世界上著名品牌商标价值动辄数十亿美元,价格不菲,但人们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世界上还没有哪个著名品牌商标是凭抢注成功的。每一个著名品牌商标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史和传奇经历。

  真正著名的品牌商标,其成功至少要有四个必要条件:一是资金的投入,二是产品(服务)质量的保证,三是出色的管理,四是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中国人对第一个要件是有所认识了,“创品牌不就是打广告嘛!”所以动不动弄出一个“标王”来,可惜历届标王的命都不长,当了标王的企业离死好像都不远了,所以央视现在再也不提“标王”二字。中国企业品牌商标中现在最缺少的不是资金的投入,而是品牌商标后面的质量内涵、科技内涵、文化内涵、管理内涵。没有这些内涵,商标的价值就是空的。虽然有不少国内企业将自己的品牌商标评为价值多少亿元,但如果企业真到了山穷水尽时,这商标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一文不值。

  所以,认识到商标的重要性是好事,但如果认识只局限于此,甚至是以投机心态想赚一把就走,不但离创著名品牌的真正意义相距十万八千里,甚至对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也是有害无益的。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