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茅圩坪板栗缘何滞销
记者 田代明 通讯员 涂启亮 张华
金秋时节,巴东县沿渡河镇茅圩坪村的几百亩板栗喜获丰收,板栗堆成小山一样。
9月27日上午,在家中晒板栗的四组村民向启松说:“我家共收了300多斤板栗,卖出了100斤左右,给亲朋好友送了几十斤,家里目前还有100多斤未卖出。”向启松使劲吸了一口旱烟,满脸愁容地说:“板栗这玩意儿,特别喜欢长虫。还有这么多板栗卖不出去,心里急呀。”
据了解,茅圩坪村目前大约有5万公斤板栗滞销,急需找到买家。
茅圩坪村地处美丽的神农溪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很适合板栗生长。全村10个村民小组580多人,山林面积达4万余亩,境内层峦叠嶂,很适合木本植物生长,山林中生长着大约200亩野生板栗。
从2002年开始,该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村700多亩坡度超过30度的坡耕地都栽上了板栗树。当地老百姓对退耕地加强管理,不少人嫁接板栗树。很快,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板栗村”。今年,茅圩坪村的板栗与往年一样获得大丰收,700亩板栗中有300亩进入挂果丰产期,每亩可产100公斤以上,种植板栗树的农民早就喜滋滋地盘算着今年的好收成了。据统计,全村共收获板栗5万多公斤。可是,眼下村民望着一袋袋、一筐筐光鲜饱满的板栗,难免有些担忧。
“虽说我家只采收了100多斤板栗,可就是没有人上门购买,放在家里说什么也吃不完,怎能不令人发愁?”四组58岁的杨家俊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我有两个女儿在北京安了家,前不久打电话过来说,她们那边每斤板栗卖到18元,我们这边的板栗居然没人要。”杨家俊叹着气说,“要是有人要,我可以便宜点。”
板栗滞销,当地农民也在努力“消化”。他们来到沿渡河集镇,找到在集镇上炒板栗卖的中间商,向他们推销,效果不算好。因为今年周边地区板栗等干果都大获丰收,每天的销售量也不太多。
在该村,部分农民把销不出去的板栗,经过筛选后,或用盐水浸泡,或包装后放入冰箱进行处理。三组村民周约芝电话联系远在外地的亲戚,叫他们帮忙销售。周约芝挂断电话,望着满地的板栗无可奈何地说:“价格虽然很低,但卖了总比烂了好呀!”
“我们村里的板栗销不出去,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打出品牌,占领不了市场;二是板栗的品质一般,卖相不太好;再就是没有形成规模,虽说总面积不少,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亩产还是总产都不够高。”村支书连全义满脸苦笑。
“农民的板栗丰收,却卖不出去,让我们也很着急啊。”该镇镇长郭亚妮显得有些无奈,“目前,我们正在和外地客商取得联系,尽量帮农民多销一些,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郭亚妮这样分析:“如今是市场经济,我们要认真把握市场经济的特征,掌握它的规律。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扩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品牌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连全义坦言:“以前,老百姓的板栗基本上都销出去了,村民对销路从不担心,因此没有主动联系过买家。今年的教训,算是给我们打了一次预防针。必须与外界建立固定的供销关系,根据市场来发展生产,而不是盲目地埋头苦干。”
“在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中,我们就着手考虑成立板栗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品种改良,请农业服务部门强化技术指导,提升产品质量。”连全义满怀信心地表示,“充分挖掘本村在外的人脉资源,外出考察市场,结交稳定的合作伙伴,让藏在深山里的纯天然食品,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来源:恩施日报
金秋时节,巴东县沿渡河镇茅圩坪村的几百亩板栗喜获丰收,板栗堆成小山一样。
9月27日上午,在家中晒板栗的四组村民向启松说:“我家共收了300多斤板栗,卖出了100斤左右,给亲朋好友送了几十斤,家里目前还有100多斤未卖出。”向启松使劲吸了一口旱烟,满脸愁容地说:“板栗这玩意儿,特别喜欢长虫。还有这么多板栗卖不出去,心里急呀。”
据了解,茅圩坪村目前大约有5万公斤板栗滞销,急需找到买家。
茅圩坪村地处美丽的神农溪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很适合板栗生长。全村10个村民小组580多人,山林面积达4万余亩,境内层峦叠嶂,很适合木本植物生长,山林中生长着大约200亩野生板栗。
从2002年开始,该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村700多亩坡度超过30度的坡耕地都栽上了板栗树。当地老百姓对退耕地加强管理,不少人嫁接板栗树。很快,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板栗村”。今年,茅圩坪村的板栗与往年一样获得大丰收,700亩板栗中有300亩进入挂果丰产期,每亩可产100公斤以上,种植板栗树的农民早就喜滋滋地盘算着今年的好收成了。据统计,全村共收获板栗5万多公斤。可是,眼下村民望着一袋袋、一筐筐光鲜饱满的板栗,难免有些担忧。
“虽说我家只采收了100多斤板栗,可就是没有人上门购买,放在家里说什么也吃不完,怎能不令人发愁?”四组58岁的杨家俊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我有两个女儿在北京安了家,前不久打电话过来说,她们那边每斤板栗卖到18元,我们这边的板栗居然没人要。”杨家俊叹着气说,“要是有人要,我可以便宜点。”
板栗滞销,当地农民也在努力“消化”。他们来到沿渡河集镇,找到在集镇上炒板栗卖的中间商,向他们推销,效果不算好。因为今年周边地区板栗等干果都大获丰收,每天的销售量也不太多。
在该村,部分农民把销不出去的板栗,经过筛选后,或用盐水浸泡,或包装后放入冰箱进行处理。三组村民周约芝电话联系远在外地的亲戚,叫他们帮忙销售。周约芝挂断电话,望着满地的板栗无可奈何地说:“价格虽然很低,但卖了总比烂了好呀!”
“我们村里的板栗销不出去,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打出品牌,占领不了市场;二是板栗的品质一般,卖相不太好;再就是没有形成规模,虽说总面积不少,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亩产还是总产都不够高。”村支书连全义满脸苦笑。
“农民的板栗丰收,却卖不出去,让我们也很着急啊。”该镇镇长郭亚妮显得有些无奈,“目前,我们正在和外地客商取得联系,尽量帮农民多销一些,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郭亚妮这样分析:“如今是市场经济,我们要认真把握市场经济的特征,掌握它的规律。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扩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品牌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连全义坦言:“以前,老百姓的板栗基本上都销出去了,村民对销路从不担心,因此没有主动联系过买家。今年的教训,算是给我们打了一次预防针。必须与外界建立固定的供销关系,根据市场来发展生产,而不是盲目地埋头苦干。”
“在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中,我们就着手考虑成立板栗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品种改良,请农业服务部门强化技术指导,提升产品质量。”连全义满怀信心地表示,“充分挖掘本村在外的人脉资源,外出考察市场,结交稳定的合作伙伴,让藏在深山里的纯天然食品,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来源:恩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