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杨梅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杨梅节还需“节外生枝”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温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17票  浏览1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6月18日 17:21
  随着杨梅采摘期的到来,与其相生相伴的就是各地“杨梅节”。“过节”的初衷不难理解,比如扩大杨梅产地的知名度,构筑产销的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市民和经销商,从而使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的外部支撑。
  
  这些年,类似的“节日”很多,就拿杨梅来说,我市就有瓯海茶山、瑞安高楼、文成仰山的杨梅节,省内的则更多,青田杨梅节、萧山杜家杨梅节、余姚杨梅节、仙居杨梅节、兰溪杨梅节、长兴杨梅节,慈溪还经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28日定为杨梅节。外省也有,江苏常熟杨梅节,江西赣县杨梅节等等。显然,这种“节”是比较容易促成的,只要一个地方的某个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那么,“节”就能顺理成章、粉墨登场。
  
  笔者前面已经提及“节日”的意义,在购销断层情形下,“节”的作用的确不容小觑。就拿杨梅来说,一个“节”下来,其直接的效果总是为果农认可。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些“节”,在地方政府的汇总资料上就能看到“巨大”的成就。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节”,还是会看到一些不足,这里所谓的不足,不是说“节”的本身,而是“节”背后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节日”的举办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笔开支通常由地方政府支付,看看支出明细表就会发现,真正费用的大头,是属地政府一框框送出的杨梅。某地举办一个杨梅节,免费派送的杨梅就超过了10万元。杨梅节将杨梅当成了“贡果”,拉关系使得“节”变了味,在杨梅热销的背后,其实相当部分是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其次,杨梅作为保质期很短的水果,靠一个“节”的促销,未必能真正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可能“节”后会多些出路,但是,把全部的市场期待压到一个节上,就有可能让“节”变“劫”;再者,众多杨梅节可以表明杨梅的出路难,我们是不是该换种思路,在杨梅的保鲜上、在杨梅的加工上多动脑子并增加投入?
  
  “节”的作用不能否定,但是,当“节”泛滥之后,当“节”的功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之后,我们就该掂量这个“节”是不是还要继续下去?因为很多时候,真正惠农的手段,不在于某个“节”,而恰恰是靠不同渠道的齐头并进,继而产生的节外“生枝”。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