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沛县:苹果红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沛县政府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0票  浏览17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9月03日 11:20
  又到苹果飘香时。
  
  苹果产业改变了生活在沛县这块沃土上的果农们的传统观念,正引导着他们奔向更加富裕之路。
  
  循着果香,走进果园,在绿树红果之间,与勤劳淳朴的果农一同分享金秋的喜悦,感受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效益驱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沛县苹果算是出尽了风头露尽了脸,不仅在一些城市建起了直销网点,而且在南京、上海以及浙江的诸多城市备受消费者青睐。初秋时节,苹果还未真正到采摘期,各地经销商早已蜂拥而至,在果园里忙着抢签订单。看着丰收的苹果,果农们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效益,是沛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原始驱动力。上世纪80年代,苹果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优等果品的市场价连续五年每公斤高达3元多。一时间,鹿楼、河口等镇的一些农户纷纷在自家承包田里栽起了苹果树。如今,苹果树鼓起了沛县果农的“钱袋子”,“百棵苹果树能富一户人”成为沛县果农的经验之谈。
  
  42岁的刘景田是鹿楼镇八堡村村民,这些年他靠种植苹果致了富,3亩苹果园去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这位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说出了心里话,“早些年,村里人在房前屋后或是地头边栽几棵苹果树,主要是给自家人吃,从来就没有想到这东西还能赚钱。现在俺真正尝到了种苹果的甜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几亩苹果园让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刘景田还说,如今村里像他这样的农户比比皆是。
  
  果园里,村民刘树林一家人正忙着从果树上取套袋,他动情地说:“如果没有这几亩果园撑着,家里三个孩子上学花的钱怕是也拿不出来。”
  
  发展苹果产业不仅效益可观,还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观念,进一步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前春节一过,河口镇李集村的年轻人就纷纷外出打工。果树种植发展起来后,这几年村里出去的人越来越少,摘苹果的时节,还要从其他地方雇人。果农李彬说:“现在政策好,栽植苹果出效益、能致富,谁还愿意往外跑。”如今,河口镇农民手中的钱宽裕了、新房盖了、道路平了、村容整洁了,走苹果特色发展之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品质提升竞争力
  
  沛县苹果以甜、美、脆、可口等特点久负盛名,近几年,本地果农在栽培、修剪、施肥等方面越来越讲究、越来越精心,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规模不等于效益,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靠技术,在提升果品品质上下功夫。”沛县农委副主任周振说:“为此,我们专门组织技术服务队深入镇村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按照果树生长的各个环节,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跟踪管理,坚持走标准化管理、无公害生产的发展之路,努力推动苹果产业走上标准化、精细化、优质化发展道路。”
  
  如今,靠科技上档次、上水平,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已成为沛县果农的共识。果树的适时环剥刻、剪枝抹芽、人工授粉、地面铺反光膜等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早已被沛县果农所熟知,苹果套袋等先进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刘树林说:“苹果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过去种苹果都是靠自然生长,导致苹果外表粗糙、颜色差,卖不出好价钱。现在苹果从幼果期开始就在袋中生长,日头晒不着、风雨侵不着、害虫吃不着、农药沾不着,成熟后的苹果硬度大、颜色好、品质优,价格在市场上是不套袋苹果的两倍。”
  
  诸多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美国八号、松木锦等新品种的大量引进,使我县苹果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一位浙江的客商吃了沙河果都园的苹果后赞不绝口,“我走南闯北,尝遍了各地的水果,想不到沛县能生产出如此鲜美的苹果,这苹果红得耀眼,甜得醉心,真是人间仙果。”
  
  品牌拓展市场
  
  苹果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规范的品牌创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产品,经过商标注册后形成固定的品牌,农产品的价值就可能增加数倍。“沛县苹果过去由于无品牌,藏在‘深闺’无人识,卖不上好价钱。自从注册商标有了品牌后,身价便提高了很多倍,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周振说:“农产品品牌的意义不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包装,带来的更是效益的腾飞,是市场的话语权。”
  
  2005年,河口镇李集村皇家嘎拉苹果种植基地被列入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后,皇家嘎拉苹果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带动了该村苹果加工和销售业的发展。目前,该村皇家嘎拉苹果收购、加工、销售、包装企业已达10余家,村里还为皇家嘎拉苹果注册了“汉宫”商标,使果品有了“绿色标签”,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2010年,鹿楼镇“禾达”牌苹果商标通过批准注册,成为周边地区家喻户晓的知名农产品品牌,为当地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刘景田告诉记者,“现在还没到收获时节,前来订购苹果的客户就络绎不绝,我们的苹果已经在南京、上海等很多大城市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小苹果登上了时代的大舞台。如今,沛县的苹果产业从小到大,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周振说:“品牌创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品牌争市场、以品牌增效益、以品牌支撑主导产业发展。令人欣喜的是,农业品牌化建设推开后,全县农业增长方式加快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化经营畅通销售渠道
  
  生产出优质苹果,还必须畅通销售渠道,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实现苹果销售的良好效益。实行产业化经营是沛县苹果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关键。如今,“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模式逐步推开,使一个现代化的苹果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
  
  初秋的苹果园里活跃着一支经纪人队伍,沛县苹果能卖上好价钱,经纪人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走进鹿楼镇八堡果园,一位来自上海的苹果经销商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沛县苹果质量好,营销环境也好,又有苹果经纪人联络,销售渠道不用愁了。”八堡村村民刘新全从事苹果经纪人工作已有七八年,每年除自家的苹果能卖几万元外,帮助果农销售苹果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干这行最重要的是要有热情,积极为果商和果农牵线搭桥,确保果农适时销售。”刘新全憨厚地说。
  
  组建专业合作社使沛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在合作社的经营下,广大果农念果经、走果路、靠果富。“自从有了专业合作社,不仅科学种植有引导,而且销售更是不成问题。”刘景田说。徐州绿宝石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如峰介绍,“合作社充分发挥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有序引导果农把握市场,同时积极与客户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全力做好苹果销售工作,果农不用担心苹果卖不出去。”
  
  农超对接是沛县拓展苹果产业的一种销售新模式。“农超对接就是生产者直接把产品出售给超市或超市直接向生产者采购,没有中间环节。”史如峰者说:“以前经销商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和影响,与超市签订协议后,不管苹果行情怎样,果农的收益都是有保障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