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甘肃静宁雷沟村——苹果产业成就品牌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5票  浏览48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3月02日 15:13
  本报记者 买天 通讯员 王雄雄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甘肃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采访。一进村,鞭炮声此起彼伏。村口下棋的老大爷解释说:“准又是谁家买新车了!”
  
  静宁县位于我国重要的苹果产业带上,而雷沟村是该县苹果产业发展最早的村,也是该县响当当的苹果产业化村和小康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展果园以来,一直引领着全县的苹果产业的发展,成为著名的苹果品牌村。
  
  “双百万”村里年味浓
  
  在56岁的果农雷根珍家门口,停放着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老雷说,这是2014年卖了苹果后花7万元购买的。除了小轿车,家中还有两辆农用三轮车,一辆专门用来给果树喷洒农药,一辆用来运肥料,到城里办事或过年走亲戚就开小轿车。“现在有存款了,开小轿车一来方便,二来别人也能看得起咱嘛!”
  
  进入雷根珍家中,一砖到顶的砖混楼房格外耀眼,铝合金与玻璃将走廊完全封闭,而两张红彤彤的剪纸“福”字早已倒贴在了客厅的实木门上。雷根珍边洗苹果招呼记者边介绍说,房子是2010年修建的,建筑面积168平方米,加上装修共花费35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雷沟村,依靠苹果产业发展,像老雷一样开轿车、住洋房奔上小康路的家庭比比皆是。10年前,雷沟村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年果品产量过100万斤,收入过100万元的“双百万”村。如今全村398户,家家都种苹果,最多的农户22亩果园,最少的3亩多,收入最多的农户达70多万元。
  
  由于果品收入快速增长,近两年有80%的农户新修了砖混结构的楼房,其中二层小洋楼占到一半。90%的农户有了小轿车,个别农户家不止一辆。
  
  数据显示,2014年,雷沟村3600多亩挂果园产出近1.1万余吨优质苹果,果品总产值8460万元。“除去25%左右的农药、肥料等投资成本,全村果品纯收入达到6400余万元,户均收入21万多,人均4.6万。”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站长贾军平说,这样高的收入,在整个静宁县绝对首屈一指。
  
  向外“扩张”的苹果产业版图
  
  腊月二十九,45岁的果农雷强将开了多年的小轿车送给亲戚后,又新购了一辆23万元的CRV。车一开进村,左邻右舍就围拢过来,观赏称赞,挂红放炮。
  
  2007年,雷沟村果园面积已突破2500余亩,而种植区域也开始从川地向“山上”迅猛扩张。来自该县林业局的调研记录显示,这一年,雷沟村户均收入达到5万到10万元的农户突破100户,10万元以上的有43户。
  
  而这一年,全家只有2.6亩果园的雷强心急如焚,在村里几次租地被拒绝后,雷强意识到,必须走出去了,“不然,自己很快就会是全村最穷的人了!”
  
  几经打听考察后,雷强将目光定在离村不远的庄浪县万泉乡。“每亩400元的租金,一口气租了24亩。但果树真不好,腐烂得特别严重。”雷强回忆说,租下果园后第二年,他就对所有腐烂严重的果树进行了嫁接。
  
  之后,像一个奔跑者,在异地他乡,雷强持续不断地对这24亩果园进行“投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呵护、精心管理。
  
  8年持续的付出换来丰硕的回报。2014年,这24亩果园为雷强带来了73万元的纯收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以来,走出去租地种苹果的雷沟村果农明显增多。雷存喜、张小全、王永平……这些人要么远赴泾川县,要么就近在庄浪县租地种起了苹果。
  
  走,租地种苹果去!在雷沟村,这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发生在果农身上的真实的经济现象。苹果产业成就了雷沟村品牌村的名声,它所展现的正是当今农民的崭新形象,折射出的则是现代农业在一个品牌村的成功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