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的山楂每斤2角钱无人问津时,他种的山楂竟然卖到2元一斤—— 山楂树“科技之恋”创奇迹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岑北崖村的果农刘敬奎是一位科技迷,也是一位种植果树的行家里手。近年来,他痴心摸索提高山楂树的结果率和果实质量,在自己的山...
全国售粮模范、富盛镇倪家溇村种粮大户倪长兴曾以种粮闻名遐迩。最近倪长兴又有了新收获,不过收获的不是粮食,而是一种叫“沙澧特”的晚秋黄梨,总产量达1万公斤,销售额可达8万元。 去年,年已64岁的种粮大户、长兴农场场主倪长兴,觉得自己从事粮食生产...
“开展‘西果东送’和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其主要落脚点是形成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建立稳定的脐橙供销链条,推动我市脐橙产销网络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西果东送’和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对于推动赣南脐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果农增...
今年,山东省高青县黑里寨镇杨家村果农杨明坛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他侍弄的5亩果园平均亩产近万斤,而他卖出的价格也总比别人高出两毛来钱。“咱的果子果形正,着色艳,糖分高,口感好。”老杨“王婆卖瓜”似地夸赞起来。同样是种苹果,为啥老杨的苹果格外好?“种...
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脐橙哥”,有4万多条关于他的信息,这个名字多次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脐橙哥”名叫陈石,安远县车头镇人。2011年,他在东莞、广州街头挥泪派送脐橙的事件引起了全国许多人对赣南脐橙的关注,陈石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脐橙哥”。今年,...
11月28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巡视员蒋洪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是贸易通用的语言。从赣州成为第一批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开始,标准化建设就为赣南脐橙产业做大做强打牢了基石。” 蒋洪南说,标准化建设为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往年,新洲李集街一带的果农们上万斤桃子找不到销路,即使低至几分钱一斤也无人问津。如今,这里桃子远销东三省、广州、湖南等地,扭转果品种植困境的,却是因烧伤致残的肢残人曾国银。 一场火灾,让曾国银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年,不仅无法走路,连手也伸不...
信丰县是赣南脐橙的起源地。在4万多信丰果农中,有位名叫向红军的果农,被业内人士称为脐橙“郎中”。他在种植脐橙上有何独到之处?他有何手段能让果农增产增收?带着一连串的疑问,11月21日,记者听向红军讲述了他从事脐橙产业的“甜蜜”故事。 11月21日...
胶东在线网 11月26日讯 (通讯员 郑晓彤) “咱村就姚瑞强家的苹果卖完了,每斤一块八,贩子抢着要。”11月25日,在烟台龙口市龙港街道北沙姚家村,村民热议姚瑞强家的苹果。为什么他的苹果这么受欢迎? 舍得喂 狠心疏 “我没有什么过人的种植...
家住金阳街道办事处王楼村,因腿部伤残行走不便的农民劳喜坤,身残志不残,在贤妻的鼓励支持下,致力于发明创造,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为果农成功发明了“驱鸟器”。今年3月,劳喜坤还在山东省电视台的“就你不知道”栏目中,成功展示了自己的“小发明”。 ...
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一提起果农胡志军,在当地可是赫赫有名,因为他有1000亩的桃园。 “我种了大致1000亩左右,1亩地投入在一千七八百块钱,一年光投入就将近200万。像今年似的,能挣一百四五十万吧。”胡志军说,他的黄桃面积大,品质好,所以非常好卖...
用自制的工具摘柿子 挑选柿子 装车运往外地 熟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火红的山楂片让人在初冬时节倍感暖意,辛苦劳作一年了的果农王保国望着眼前丰收的情景和沉甸甸的山货,不禁喜上眉梢。对这些居住在蓟县山村的果农们来说,背后...
山坡上,一株株挂满南丰蜜桔的果树不堪重负,被压弯了腰。村民在果树林中忙碌,采摘、装筐、搬运、分捡、整理、入箱,空气中氤氲着果实的甜香。山坡下,地坪里停放着大货车,人们把刚刚装箱的蜜桔整整齐齐码上车厢。11月13日上午,安化县东坪镇杨林管区椐木村种植...
他叫周建忠,是市中区陡沟街道办事处陡沟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又与众不同,小学文化的他自己创办了一份农业科技小报,至今已经20余年,并且将其免费发给种植户,让大家一起学习增收致富。周建忠说,自己最高兴的事就是听别人说看了报上的内容,学到了新技术,农业种...
不少微博用户称:“85岁的褚时健在与时间赛跑……85岁仍奋斗在创业一线,和其的坎坷相比,尚年轻的我们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真是毛毛雨。”资料图片 网友热购:我们吃的是励志橙! 我们吃的是励志橙! 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专程托人询问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