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东黄三角:“果园长满草 苹果愈加香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302票  浏览60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4:38
  
  10月27日,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上旺村村民在给苹果分级。(资料图)
  
  万亩果园草没膝
  
  果园长草,省工、省药、省肥
  
  杂草向来是农业生产的“大敌”,除草是农民的必修课,在一些地方有这样的顺口溜:“谁家地里长满草,连个媳妇也找不着!”
  
  然而,在山东东营市河口区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这一延续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在这里却被彻底颠覆——这里长得最好的果园,绿草没膝。虽已是冬季,荒草丛丛,仍可想象出夏日茂盛的景象。经过9年果园生草试验改造,这里已成为国内少有的万亩绿色、有机、生态果园。
  
  果农赵新军告诉记者:“采用果园生草技术后,我的红富士糖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且不锄地、不打除草剂,用工量大大减少,我和媳妇俩人就能种16亩苹果、20亩西瓜、20亩棉花!”
  
  “果园生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专家之一、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林果管理处副处长李文燕为记者讲述生产技术流程。
  
  济军基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冲积平原,属滨海盐化潮土,土壤含盐量0.3%-0.4%。上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大坑深栽、清耕除草”等传统技术栽植果树,成活率很低,当时果农中流传着“一二年忙栽树,三四年忙救树,五六年忙挖树,七八年少见树”的顺口溜。2003年,基地采用“果园生草+机械割草”技术,在一处7.3平方公里的梨园中开展生草试验,每年机械割草3次,割下来的青草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就变成了优质绿肥,果园有机质含量得到明显提高,生草的土壤通透性大大提高,果实品质优良,已连续5年达到了有机转换产品标准,现已推广到10000多亩。从此,当地农民也告别了只种棉花的时代。
  
  李文燕告诉记者:“省工只是果园生草的优势之一,多年试验证明,果园生草具有‘一优二稳三省’的特点。‘一优’是指品质优,果实大小均匀,外形整洁,分量重;‘二稳’指产量无大小年,以日韩梨为例,在控产的情况下产量仍常年保持在5000公斤/亩;‘三省’指省工、省药、省肥。省工,一是修剪省工,清草方式修剪果园每亩需要2个工,生草方式一个工就可以修剪5亩果园,二是清草省工,比部分有机果园采用的锄草方式省工66%以上。省药,不算省去的化学除草费用,我们这里的苹果园省药50%左右。省肥,只需要在每次割草后每亩撒施7.5公斤—10公斤的尿素及一定量的微生物菌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