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陕西果业如何销出大天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华商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49票  浏览34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07日 13:02
  
  张光伦介绍说,自己正在策划打造一个主要面向东盟的陕西国际果业供应链,“陕西的苹果,东盟这个市场每年能消化30万吨~40万吨,光是泰国市场消化的陕西水果就有30万吨以上。”
  
  不过,出口也有相当的市场风险,一家省内果企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一个同行在迪拜市场上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收购价为1.5元/斤的苹果,在当地市面的价格折合人民币才1.1元/斤。
  
  果业深加工 陕西不能只会榨果汁
  
  我省部分鲜果滞销、价格走低的情形,实际上也是陕西果业在生产、加工、销售这条产业链上的市场反映,专业化程度不高,果业深加工仍是“短板”。
  
  在2012年底召开的“农高会”上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县都把自己特色的农产品拿出来展示。然而,在热闹喧嚣的展台前,我们更多只能看到果子本身,更深层次的加工产品却很少。在一家苹果展台,记者只找到一种“苹果脆片”,也只是简单的烤制工艺而已,其他只有一种果醋了。红枣展台同样如此,各种包装的红枣不少,但加工产品只看到一款红酒。同样,关于猕猴桃,也只看到了最为常见的猕猴桃干。据相关人士介绍,即使发展不错的洛川苹果,也大多卖了鲜果,深加工部分不足5%。
  
  实际上,一说起果业深加工,往往只有浓缩果汁。毛凤霞以苹果举例,陕西苹果大多用于鲜食,果品深加工企业较少,加工企业几乎全是浓缩果汁加工,而果浆、果片、果粉、果酒、果胶、果醋等精深加工的企业却较少。
  
  她认为,在产业深加工方面,陕西不能只会榨果汁,否则难以形成果业产业化体系,这样会大大影响陕西果业的盈利能力。
  
  陕西果企利润薄 多“为他人作嫁衣”
  
  相关数据显示,我省从事果品营销和运输等二、三产业的人约有200万。人数可谓不少,但陕西果业给人的印象,依然还只是个“大果农”,并没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西部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凡涛认为,陕西苹果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采摘之后的流通、加工、贸易等环节不完善,短期内也加剧了局部的季节性产品过剩。
  
  西安市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市场部经理郭凤昌告诉记者,在交易所从事交易的客户主要是产地的果业企业,如合作社、当地经销商、仓库等,但其中果品加工企业比较少,甚至连20%都占不到。
  
  来自一线果企的说法,或许更直接。陕西三联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伟以自身举例,“我们现在主要是三块业务,一个是国内市场,这块儿主要是提供"光果子",也就是贴牌生产;第二块儿是做团购,礼盒包装;第三块儿是国外的出口业务,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
  
  “这个行业门槛低,进入的企业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果企都是在给别人加工。”石伟说,“其实,这个行业也就3%~5%的毛利润,关键是要把量做上去。”
  
  毛凤霞则建议,果业产业链除了产品开发,也需要横向联动。事实上,横向看,果业产业链能拉动农资、运输、包装、劳务、餐饮、旅游、通讯、信息、金融、中介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有望推动“城镇化”的步伐。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