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农资 >> 农资频道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回望30年(农资):大胆改革的十年 脱胎换骨的十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8票  浏览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22日 16:00
  1998年,随着国务院“39号文件”的出台,农资领域这一“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座堡垒”被推进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从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必须在市场中自己找饭吃的市场化模式转变。面对改革,有人徘徊,有人观望,有人等待,然而许多改革先行者及早转变观念,抓住历史机遇,大胆改革。不仅使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促进了中国农资领域迅猛发展,市场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十年改革中,体制改革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本质性改革,体制改革的巨大力量最终推动了农资流通企业的涅槃重生。在农资系统尤其是供销社农资系统,从省级农资公司到地市级农资公司,乃至县级农资公司“一系列创造性的体制改革探索”,为农资流通企业的稳健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省农资有限公司成为农资行业的一个典型,短短几年,山东农资实现了企业体制改革的“三级跳”。改制前的2002年,山东农资的销售收入只有8亿多元,2007年已经超过20多亿元,同时,企业利税也大幅攀升,企业发展呈现出愈发强大的活力。
  
  十年改革中,中国农资行业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经营发展模式———农资连锁。农资连锁经营既满足了政府部门规范农资市场的迫切需求,又满足了优势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规范的愿望。从中农到中化,再到倍丰、苏农、辉隆、九禾、惠多利、邦力达,以及福建浩伦、陕西亨通等,各种力量排山倒海,一起汇成了农资连锁的大合唱。发端于农资小店的连锁经营,如今已彻底改变了中国农资经营的面貌,还必将推动这场改革走向更加深入、更加彻底。改革中,从生产到流通,从流通到生产,一场大整合悄然发生,整个农资行业发生深层巨变。从中农、中化、中海油到云天化、宜化,再到浙农、浩沦,不同重量级的企业都在为同一个产业链的目标开始扩张整合。事实证明,农资产业的最终强大需要一场大整合来形成新的秩序。中农集团作为供销社系统企业,在十年改革发展中担当了农资流通主渠道的重要角色,企业遍布全国的网络支撑起了其逐年攀升的经营量,近年来与一些省级流通企业的战略合作更为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资源上适度介入也为其长远发展建立了有力保障。十年改革,不仅是流通渠道的改革,也是上游生产源头的改革。
  
  盘点十年,我国农业生产用肥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而化肥生产每年以8%-9%的速度递增,基本与农业生产的需求保持同步,化肥市场在缺失了政府指令性计划后不但没有出现短缺,更没有发生“肥荒”,基本上实现了化肥市场供应的平稳发展。贵州瓮福、安徽六国、中阿公司、湖北洋丰、鲁西化工、山西丰喜、盐湖钾肥等一批中国化肥产业的中坚力量迅速崛起,全面将产业改革发展推向纵深。与此同时,一批中小企业也在市场大潮中应运而生,他们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准确定位,求新求变,用自身发展证实了作为行业一分子的重要意义。一些新兴肥料企业的诞生与崛起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以烟台五洲丰、成都玖源为代表的BB肥产业,以山东金正大为代表的缓控释肥产业都已经进入了行业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我国化肥年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3,表观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从氮肥、磷肥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
  
  十年来,中国农资流通领域改天换地,各种形式、各种体制的农资流通企业悄然崛起,农资流通行业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和生机,经营主体、经营渠道、经营模式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并涌现出了许多知名品牌企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