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烟台苹果赔本销售还滞销 金苹果如何走出价格怪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齐鲁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14票  浏览38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月18日 15:33
  齐鲁网1月18日讯(通讯员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贾晓菲)春节临近,苹果又进入到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然而在烟台,不少苹果“赔本销售”却还滞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烟台苹果为何遭遇如此境地,如何走出价格怪圈。
  
  7号傍晚,在山东烟台栖霞的恒达冷库,苹果销售商徐勇正在谈一笔生意,从事苹果销售生意10年,他的苹果大多销往印尼和泰国。而今年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销售都遭遇到“卖难”。
  
  据了解,恒达冷库的库存量是2000吨,往年这个时候销售量在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左右。而现在,虽然春节临近,但出库量依然不大。在徐勇看来,苹果销售难主要是前期价格太高了,没有市场。
  
  “今年适当的讲收购价在2块4、5上,今年收购价格又飙到3块2了。下来老百姓不买,心理不平衡,来年肯定还要便宜,因为这一年最大的节日都走不动。”
  
  和徐勇有着相同观点的还有不少人,在山东青岛,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水果销售商,提到苹果价格也是直摇头。
  
  面对这样的价格,果商、消费者觉得贵,难以接受,不少果农却觉得价格还没有达到心理预期。
  
  烟台栖霞埠后村果农丁国胜:“秋天那时候80以上的苹果就是3块2,现在这个存冷库3块1,还包括冷藏费在内,如果去掉冷藏费,这不比秋天的预计赔2-3毛钱,看现在春节旺季也不算太旺,比去年差的很大。”
  
  丁国胜告诉记者,2010年,烟台苹果在众多因素的推动下,卖出了“高价”,虽然之后价格狂跌,不少人“血本无归”,但2011年苹果一上市,收购价格再创新高,这大大提高了果农们的心理预期。
  
  “都抱着侥幸的心理,存的比较多,加上秋天的时候中后期,苹果价格有点落,老百姓自然就存到冷库,看现在是老百姓赔了。”
  
  对于丁国胜等果农来说,苹果价格从高位跳水,只不过意味着收入少了一些。而对于不少经销商来说,损失的则是“真金白银”,伤了自己的本钱。山东烟台一位果商2011年秋天在苹果价格最高的时候收购了一大批。当时,直径85毫米以上的是3.5-3.6元/斤,而现在的销售价格只有3.1-3.2元/斤。再加上每斤苹果的入库价格是2毛,人工费用大约1毛,这意味着现在每卖一斤苹果他就赔6毛钱。
  
  对此,烟台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表示,过高的价格让整个行业都受到了损失:“收购苹果的价格比较高,高的出奇。当时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苹果价格,农产品价格,增长10%,或者15%是正常的,但是增加到40%、30%就不合理了,消费者恐怕就接受不了。”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的生产、存储和其他农产品不同,由于要求的条件低,很多果农都可以在收获后自己存储苹果,而不需要卖给中间商。但与此同时,众多的小果农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时候在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在跟风,这种盲目性就给价格的波动埋下了“伏笔”。
  
  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崔占锋:“他们的市场信息是很闭塞的,另外我们国家目前来说,在农村推行农村信息化,步伐不是特别快,覆盖面也不是特别广,果农要想把握信息往往考邻里之间互相转告,或者说从市场上直接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不是被市场歪曲的信息,很难说,那么作为果农来说,他可能得到这个信息以后,觉得大家都这样做,我也就这样做,其实大家都这样做,我也这样做,结果未必是对自己有利。”
  
  除此之外,苹果在生产源头和消费者之间流通环节过多,也增加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烟台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只有不到20%的农产品实现了农超对接,这一比例相比欧美国家明显偏低。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超对接”,也能有效避免农民盲目跟风,从而从源头走出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