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板栗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罗田:一个产业和十种金融产品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湖北日报 作者:董淑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2票  浏览15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2月20日 09:25
  时令已是隆冬,中国板栗第一县罗田县今年的板栗收购已全面结束。14日,记者从罗田县工信局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罗田板栗今年喜获丰收,全县产板栗4.5万吨,板栗产业总产值1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8%。
  
  一个带动60万人致富的产业能走到今天,是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信局负责人姚汉桥分析:20年来,银行各式各样的贷款,源源不断地供应到这个产业链上,为罗田板栗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了板栗产业背后的推手。
  
  在罗田,家家户户都种板栗,家家户户都有贷款
  
  罗田县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老区县,板栗的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黄冈银监分局副局长王国强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罗田县把发展板栗产业当成强县富民的重要举措时,银行部门就将这一产业当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项目,不断增加资金投放量,先后创造性地开发出10种方式的金融产品,支持农户扩大种植面积,支持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加工板栗,支持“基地加农户”一条龙生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板栗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了银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据王国强介绍,最早的时候,银行配合当地政府,给农民提供的是扶贫项目贷款,支持农户买栗苗,学技术,种板栗。
  
  不久,农行罗田支行和罗田农信联社相继推出信用卡贷款和小额信用农贷。全县20万农户中,有15万农户先后拿到了小额农贷。如今,“绝大多数农户家里都或多或少地种了几十棵板栗树,就像当年每家农户都养几头猪一样”,姚汉桥介绍说。
  
  种板栗的多了,经营板栗产业的个体私营户大量涌现。银行贷款的重点转向个体私营户,开发出信用贷款、厂房抵押贷款等品种,通过大户收购带来更多农户种板栗的热潮。
  
  20年前,31岁的胡华兵在罗田县城创办了一家小作坊式的板栗罐头加工厂。没有固定资产抵押,罗田县农信联社给他提供了2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得益于板栗系列产品的畅销,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金周转也非常快,贷了还,还了再贷,信用社给他的贷款额度也由小额提升到大额,今年5月,他的贷款额度已达260万元。
  
  近20年来,给胡华兵和他的公司直接办理信贷业务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信贷员换了6批,累计向他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
  
  如今,胡华兵的企业已鸟枪换炮,借助农信社的信贷支持和自身扩张,当年的板栗罐头加工厂已是省级龙头企业湖北华丽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100万元,年产值从原来的几十万元骤升至过亿元,位列全县三甲,纳税由原来的几万元发展到如今1000多万元,安置380多名下岗职工,带动全县数万名栗农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公司大了,更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包括板栗收购、加工和资金周转等,罗田农信联社采取信用贷款以及厂房、土地以及个人商住住房抵押等方式,一如既往地对他进行信贷支持。
  
  随着板栗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像胡华兵这样的龙头企业迅速崛起,至今年11月底,罗田县已建成板栗基地100万亩,建成“罗九”、“罗胜”、“318”三条20万亩以上的百里板栗带,全县从事板栗种植的农户达15万户,建成板栗加工企业37家,全县板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特色格局已经形成。板栗已成为罗田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山区经济强县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罗田县因此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和“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
  
  保鲜库也可用于抵押,只要能控制风险,什么方式都可尝试
  
  每年的9月底,都是板栗加工企业的财务人员最头痛的季节,因为他们需要融到尽量多的资金,以便在“十一”前板栗大量上市时低价收购尽量多的货。
  
  罗田利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冬武说,这段时间,整个栗乡一片热闹和繁忙,每天收购价都在变动,到栗园收板栗就像“抢”一样。显然,谁的资金实力雄厚,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
  
  利泉食品成立于2006年9月,是陈冬武等5位自然人组建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板栗仁、速冻食品、果蔬及罐头加工、销售。2007年,公司计划收购鲜板栗2000吨、果蔬600吨、板栗仁800吨,共需资金1000万元,除自有资金及部分经销商预付款外,尚有资金缺口250万元。
  
  罗田农信联社接到该公司的贷款申请后,立即组织客户经理上门调查,认为尽管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公司生产经营、销售情况较好,发展能力较强,符合农信社信贷支持条件。为解决该公司无法提供足值不动产抵押担保的问题,信用社主动提出,以公司价值近700万元的存货(板栗罐头、果蔬成品)以及储藏量为1000吨的保鲜库作抵押,创造性提出“存货加保鲜库”的担保方式,发放贷款250万元,聘请第三方监管存货。
  
  近3年来,罗田农信联社以存货组合担保方式累计对其发放板栗收购、加工贷款600万元,现有贷款余额150万元,利泉食品有限公司经营利润从2007年的150万元升至现在的近450万元。
  
  湖北绿润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板栗食品专业生产厂家,年加工和销售板栗10000吨以上。今年10月,正值板栗收购旺季,该公司因收购板栗流动资金不足,向罗田农信联社申请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由于该公司土地及厂房已经作为反担保抵押物抵押给省农保公司担保,罗田农信联社引进黄冈市的专业担保公司黄冈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其贷款作担保,及时发放500万元的板栗收购贷款,解决企业收购资金不足,满足企业生产加工的正常需求。预计今年该公司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润800万元,出口创汇160万美元。
  
  只要把贷款用在板栗生产和经营上,资金就不会“出轨”
  
  贷款品种多了,怎样控制风险呢?
  
  王国强深有感触:只要加强监管,让每一元贷款都真正用于板栗的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就不会出问题。
  
  农行罗田支行落实了“四个主责任人制度”和小额贷款“四包”责任制,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对重点企业,该行推行了“人户合一”的客户经理制度,对贷款500万元以上的信贷企业,落实信贷客户经理驻厂责任制;对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实行信贷员管户责任制。客户经理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经营管理,将企业的经营效益、资金安全责任与客户经理的个人经济待遇挂钩,强化了全行员工抓企业经营管理、帮企业排忧解难的责任感。这样做既保证了资金在“笼子”内安全运行,又密切了银企关系,还为银行带来了存款和理财收益。
  
  农信联社采用投入更多人力、做详细的贷前调查的方式以防范风险。理事长王武介绍,他们给小额信用贷款客户做的档案,严格得可以跟档案局相媲美。在贷中和贷后检查中,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以确保资金完全在板栗产业的渠道中流动。
  
  富裕了的农户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近20年来,当地银行与板栗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之间已培养起良好的互信关系,大多数客户都在贷期来临前偿还本息,各家银行的板栗贷款不良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远低于全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