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水果进超市遭“层层剥皮”苦不堪言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上海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39票  浏览306次 【共6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5月22日 15:18

  供货商抱怨“进超市是找死,不进超市是等死”

     日前,有上海果品商业行业协会所属会员单位反映,对是否进超市、卖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超市、大卖场的一些现行做法有违国家法律、法规,有的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对扶持农产品政策存在相当大的缺陷。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商报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水果进超市
  
  门难进也难度日
  
  水果进超市,要通过七拐八弯的方方面面的关系与超市接洽,过五关斩六将,可一旦获准入驻,才发现进驻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据了解,超市每月都要举行一次到二次的特价商品促销,不管成本是多少,超市定的价哪怕比进货价便宜也必须满足供应,否则就只能让位。为了来之不易的超市“经营权”,供货商们只得忍痛割肉。
  
  有一家超市为了促进其他商品的销售,对西瓜实行非常优惠的促销价,而就是这个促销价,每500克的价位,足足比外面便宜0.28元/500克,也就是说,超市为了给消费者造成的“这里样样都便宜”错觉,以此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这样两个星期下来,经销商只得眼睁睁地等着赔钱,供货商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费用繁多
  
  一季商品卖掉也赚不回
  
  沪上某配送公司的老总无奈地说,不说别的,仅进场费一项,就让其焦头烂额,新进一家超市就得付2万-5万元不等的进场费,接下来又是逢节必支的赞助费,商品促销时的广告费,还有店庆费等,如果企业一年当中新进门店5家,那么,光花在店里的费用就是40万-50万元,至于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只有天知道。”
  
  有一家供货商提供的信息说,一盒售价在10元左右的薯片,至少3元被超市以各种收费名义拿走,占总利润的六成。“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让不少供货商苦不堪言,许多超市却凭借渠道优势和垄断地位,随意向制造商、代理商收取各类“流通费用”。
  
  令许多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感到为难的是,一般而言,合作社的产品只有一个短暂的周期,如果按照超市设定的进场费收费和赞助费、店庆费、物流费、广告费标准,花掉的钱,只怕把做一个季节的商品全部卖掉也赚不回来。
  
  超市设限保利
  
  亏损都在供货商
  
  超市永远是赢家,不管供货商赚不赚钱,超市设立了一个赢利点,即供货商要保证超市经营此类商品的毛利率必须达到设定的某个点,否则就要供货商补足。
  
  徐汇区一家果品经销商送到某超市的水果,因市场不景气,不能达到店方规定的毛利率的4%,于是,按照店方的要求,经销商不得不自己掏钱补足4%,这样才能进入下一轮供货。还有一家闵行区的供货商,其配送到某超市的水果已于年初时结清了上一年的账,可这家超市轧账后,店家没有完成总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便要求供货商再从上一年的销售额中挖出2%的营业额,即20万元来弥补这项空缺,否则,今后的供货合同作废。为了求生存,这家供货商只得让步。
  
  “进超市是找死,不进超市是等死”,外地一家农村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大型零售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很多供应商都求着要进场,所以他们可以收取高额渠道费。我们根本没有发言权。大卖场是做品牌、形象的,不做不行,但做又让人承受不了。”
  
  拿货款困难
  
  推三阻四结账周期长
  
  “你不知道农产品进超市有多难,说农民开不了发票没法直接进超市,其实,就连那些果品经营企业也难以面临超市方面繁琐的漫长账期。”提起水果进超市的“辛酸历程”,黄浦区一家水果经销企业的老总大倒苦水。
  
  据介绍,其经营的水果货款,一般货送出一个月以后才能结账,常规情况下,45天后才能拿到货款,有时要拖到60天。即使拿到货款,也要看人家财务的脸色,不送好处费休想顺利拿回这笔货款。除此,自己还得支付银行利息。
  
  有超市供货商算了这样一笔账,进超市的各种费用加起来合计在营业额的10%左右,而实际上,在经营得好的情况下,企业所得也不过13%的毛利,去除员工的工资等费用,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鉴于此,有关专家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借鉴国外成熟的做法,在法律层面出台相关规定,设立大商场收费管理听证制度,杜绝各种乱收费,从而保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尤其对群众反响强烈的超市、大卖场收取的进场费、条码费、节庆费等既未经物价部门核定,更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进行彻底梳理,不能任其随心所欲,想收就收。再则国家要出台措施,让超市经营定位回归到真正的商业零售功能上来,让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得益。


  
  果品商业企业对是否要进超市卖场犹豫不决,害怕各种名目的“花式赋”。张衡年/摄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6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