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果实不招虫全仗一根塑料管
好端端的一枚水果,却有虫孔从表面直达内部,用水果刀剖开,往往还能看到幼虫正端庄地窝在核心。这种虫子,很可能就是梨小食心虫。这是一类偏好于桃、梨、李、杏、苹果等果树的害虫。一只雌虫理论上可以繁殖出最多1万条成虫,往往给果农带来严重损失。过去,防治梨小食心虫基本上靠打药,一季下来,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用药,即使如此,普通桃园的虫果率还会在30%以上。
如果在果树上挂一根塑料管,这种虫害可能就消失了。
市农科院植保所教授姜瑞德四年前就开始研究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他的技术被业内称为“性信息素迷向法”。
原来,梨小食心虫雌虫每到繁殖期,身体里便会散发一种特殊的气味,雄虫会顺着气味寻找雌虫并与之交配,从而产下幼虫,完成一代繁殖。“性信息素迷向法”就是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来干扰破坏它们之间的交配通讯联系,使其不能交配和繁殖后代。它主要是通过在田间设置较多的性信息素散发器,使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定向找到雌虫而交配,从而降低了雌虫交配率,导致下一代虫口密度下降。
姜瑞德设计的产品是形状像一根普通麦秸秆粗细的塑料管,长度约15公分,里面密封着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可弯曲系在果树枝上,称为“性信息素丝”。“性信息素丝”可在果树整个生长期内,缓慢均匀地挥发出与雌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从而引诱雄性梨小食心虫前往,最终达到阻止或减少梨小食心虫繁殖的目的。经测算实验,每亩果园用66根国产“性信息素丝”,即基本上不需再打药防治梨小食心虫,好果率可达到98%以上。
姜瑞德介绍,防治梨小食心虫当然还有不少辅助方法。如,果农可以在桃园里间种一些向日葵,能引诱很多梨小食心虫,到向日葵上的虫多了,果树上自然就会相应减少,这可称为稀释法。且向日葵叶片大,易人工捕杀。在果园里挂捕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也可有效捕杀蛾形害虫。
日前,在城阳区夏庄街道东宅子头社区居民王泽臻的果园里,记者印证了“性信息素迷向法”的效果。“去年这个季节,地上落满了还没熟的桃子,从树上摘个桃,也大都有虫眼,打了很多次药也没用,9亩园只卖了2万多块。今年用了姜教授的方法,不但用药少了,大大减轻了劳动力,桃子更是大丰收,地上基本看不到落的果,加上今年桃子价格好,一亩园就能卖2万多。”
据了解,这一技术今年已在城阳区、崂山区等桃园进行了示范推广,其中东宅子头的示范园虫果率由往年的30%左右降到今年的2%左右,从大面积的推广情况看,城阳区的西石沟、付家埠,崂山区的辉流等社区桃园,虫果率由往年的40-60%,降到今年的5-10%。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