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渝商赴台大采购 盯准水果和服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社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3票  浏览5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16日 17:26

  这一回,大陆赴台湾采购团出现了重庆企业的身影。昨日记者从市商委获悉,我市多家商贸流通企业已于日前启程集体赴台,采购目光主要锁定在水果服装等台湾优势产品上。

  市商委介绍,重庆首次赴台采购企业分别是重庆商社集团及旗下重百、新世纪两大连锁百货公司,以及新大新超市连锁集团。而他们之所以能顺利成行,则是“搭”了顺风车——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组织的第二批“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

  根据事先进行的市场调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向这次赴台采购企业推荐了民间工艺品、深加工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家电产品、机械设备、关键元器件、基础原材料等台湾优势商品。此外,赴台采购企业也可根据大陆市场需要,自主采购台湾产其他商品。市商委介绍,从重庆赴台采购企业启程前填写的采购意向看,其采购目标主要集中在水果、服装等百货超市类商品上,拟采购金额在100万元至500万元间。

  相关企业人士介绍,不少台湾的加工食品早已实现在大陆生产而少有优势,而水果则因原产地与移植地品质区别明显而继续保持着较大优势,因此成为渝企此番赴台采购关注的焦点。

  除采购台湾商品外,部分渝企这次赴台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考察其零售业现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新大新介绍,公司负责人这次赴台还要顺便考察当地零售业业态、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并引进管理团队。据称,新大新目前确立的发展目标是“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单靠该公司自身的积累,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一二十年。为了加快发展,捷径自然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因此,该公司这次台湾之行将与当地几家投资商进行初步接洽。

  虽然渝企集体赴台采购已迈出第一步,但大家对台湾商品在重庆的市场前景并不明了,有的甚至信心不足。前不久,重百超市曾在旗下多个门店开展了“台湾水果周”活动为直销试水,从市场反应看,台湾产的芒果、凤梨、杨桃等水果口感确实不错。不过,这次试水也暴露了台湾水果在重庆销售的瓶颈,那就是价格太高。偶尔来次货,靠着市民由来已久的台湾情结,好歹还能卖一点。可如果常态经营,多半“打不走”。

  实际上,本次赴台采购的企业对于下单一直小心翼翼,一方面固然是担心台湾商品的“价格劣势”会继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身对台湾商品的市场行情有点吃不准。不过,人都去了,多“摸”几下“石头”,那“河”总归是能过的吧。


  竞争还要更充分

  价格才能落下来

  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许信涌认为:因为市场发育更好,台湾商品比重庆更便宜

  “同等质量的商品,台湾货的价格绝对比重庆市场上销售的价格合理。”昨日,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许信涌告诉记者,台湾有不少商品在重庆都有竞争力。

  许信涌介绍,眼下台湾商品相对大陆商品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客户服务的精细度,二是质量管理过程。他举例说,同样是一件衣服,台湾产的不仅能够御寒保暖,还应穿起来舒服,没有外露线头,剪裁、口袋设计等更加人性化,这就是客户服务精细度高的体现。而在生产过程上,台湾企业也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来保证商品质量过硬。

  当记者提到台湾水果在重庆价格偏高时,许信涌承认,目前在重庆卖的台湾水果价格大多比在台湾翻了一番,最少的也增加了五成。但他也表示,水果在台湾价格很便宜,造成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物流成本过大,以及中间环节太多。每个环节都要有利润,有的还把利润看得很高,水果运到重庆价格自然猛升。

  如何解决价格这一销售瓶颈?许信涌开出的“药方”是扩大进货规模,减少中间环节,引入充分竞争。在他看来,重庆的市售商品中,以同等质量水准考察,台湾货往往更便宜。如一件中档的服装,重庆的价格肯定会比台湾卖得贵。如果一个中产白领在台湾生活一个月要花1.5万元人民币的话,要保持相同水准,在重庆至少要2万元以上。而这一切,都源于台湾市场发育得更好,竞争也更激烈,而重庆市场缺少竞争。

  许信涌表示,渝台两地经济合作不仅是采购商品,在一些领域还可进行投资、技术合作。如台湾IT业发达,重庆可考虑引进相关台资企业建立产业集群。台湾农业技术在亚洲排名前三,重庆可引进其先进的蔬菜、水果种植技术,这可以造福市民。

  不过,许信涌也建议渝企赴台开展经贸合作不要盲动,行前一定要做好重庆本地市场调查。因为台湾再有好东西,也需要重庆市场有人买账才行,毕竟两地人的口味、要求不一样,搞不好可能招致倒店。

  本版稿件由记者 陈斌 采写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