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政策性农险交出怎样答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天津网-数字报刊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7票  浏览22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9月07日 13:55

  自2007年7月始,天津开办农业保险五险统保业务,种养两业、农房、农财、农意外等5个险种均被纳入财政补贴范围。时至今日,天津政策性农险恰逢“五年大考”。今年3月末,风灾造成本市部分温室大棚受灾;7月下旬以来,本市部分地区连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给种植、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受灾之时,恰是检验救灾应急机制包括保险理赔功效之时。
  
  目前保险理赔情况究竟如何?农民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习惯了“看天吃饭”的农民对于农业保险有怎样的认知?作为全国保险业先行先试的地区,本市的一些做法对于全国农业保险的推广又会有哪些启示?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田间地头……
  
  [案例1]
  
  两个庄子的不同遭遇
  
  “今年3次遭灾都得到及时理赔,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农险的好处。”静海县大邱庄津美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延林,望着一排正在“灾后重建”的蔬菜大棚对记者说。去年,津美街500多户农民集体入股组建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经营3000多亩的蔬菜大棚,700来个棚子呢,规模相当可观。
  
  “但是今年3次自然灾害,我们都赶上了。”张延林掰着手指头,“3月末的风灾,6月初的暴雨,最厉害的是7月下旬的那场洪灾。”张延林脑子里回放着7月24日那场30年一遇的特大降雨,立刻皱紧了眉头,当时60%至70%的棚子都给淋塌了,一个棚子投入8万元左右,村民们两期共投入6000多万元,这么大的投资,如果没上农险,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张延林的合作社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年初都给大棚上了农险,保额7000多万元,2次交了保费3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的风灾和暴雨,塑料大棚都不同程度地受损了,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30多万元的赔付款很快汇过来了,“等于我们交的保费全部回来了!”张延林不好意思地笑着说。7月下旬的大雨,大棚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张延林他们自己初步估计了一下,损失达一两千万元。保险公司非常关注,领导带着班子成员亲自过来慰问,保险员几次过来查勘、定损,理赔额应该很快就要下来了,“估计得有好几百万元吧。有了这笔款子,大伙儿心里不慌了,整修大棚,鼓足干劲,咱再来!”
  
  但是,在一路之隔的邻村满意庄,一些农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张延林告诉记者,那里村民们经营的蔬菜大棚有100多个,规模不及津美街的大,他们的经营模式也相对比较分散,大部分农户没有上农险,现在懊悔不已。张延林给算了一下,1个大棚投入成本8万元左右,遭灾后重则损失四五万元,最轻也有3万元上下。经营的大棚越多,损失越大,不少农民为此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其实,一亩地保费18元,农民自己也就承担3.6元,其余的14.4元由市、县两级财政给贴补了,而一旦受险,理赔金额可达80多倍,这个账挺好算的。”
  
  大邱庄、满意庄对比的例子,给大邱庄的农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纷纷给自家的农地撑上了“保护伞”。个别还在犹豫的农户,也被村书记一句话“自己不上,我们村委会负责给上”,就都给兜进“受保护”的范围了。于是,大邱庄近4万亩可种植农地目前全部上了政策性农险。
  
  [案例2]
  
  “猪倌”吃下“定心丸”
  
  走进位于宁河的玉翔牧业公司养殖车间,公司负责人董玉翔正和其他同事一起铺设采暖设施,“天气变凉,每年这个时候都得在猪舍铺这个垫子,要不然冬天太冷猪会冻病的,”董玉翔笑着对记者说,“农险帮我们降低了很大一部分的风险,但我们自己也得做到位啊。”
  
  董玉翔告诉记者,他们的养殖场有生猪1万多头,还有700多头牛和几百只羊。“上农险可是有好几年了!我们上了种猪、肥猪,牛,羊好几种险。”由于有财政部门的支持,在高额的保险额度中,我们只负担了很少的一部分。像生猪的保费,财政承担了绝大部分,而企业只负担了几万元。
  
  前些日子正值酷暑,猪舍里温度较高,部分肥猪就出现了中暑症状,甚至有两三头因此而死亡,这可急坏了董玉翔。他立马给保险公司打了电话,随后保险公司立即派人勘查理赔,这让董玉翔感到很满意,“保险公司的工作特别及时,”他欣慰地对记者说,“赔付会根据猪的重量分成几个等级,有70斤以上的、100斤以上的和150斤以上的,150斤以上的是1头赔付700块。”
  
  以前没有农险的时候,一旦遭遇什么灾害,企业就要承担全部风险,这让那时的董玉翔担惊受怕,“一头200斤的肥猪可以卖1500元,一旦出现疾病死亡,我们这么大的规模,真是会损失惨重。”早在很多年前,曾经流行了一阵高热病,当时生猪养殖企业,玉翔牧业也损失了三分之一,由于当时没有农险,不少企业不敢再养猪了。“后来政府为了降低风险,就和保险公司合作,还给我们担负了不少保费,我们的资金压力也减少了。”
  
  董玉翔告诉记者,目前他周围的企业都积极投保,已经充分认识了农险的重要性。谈及对农险的感受,董玉翔说:“我觉得现在已经很完善了,不管是险种还是赔付额度,我都觉得很到位,而且我也已经从中受益。养殖管理得再好,也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像我们这种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基本都已经投保了,但是一些小的农户,可能在观念上对农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可能是农险在推广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