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海水果摊"增肥"追踪,商贩应付检查换台秤
执法人员:商贩卖水果一台秤,应付检查一台秤
如果当场查到秤具不准确,致使游客上当受骗的行为后,工商部门就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对商贩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严重时还可以取消水果摊位的经营权。——三亚工商
《大东海水果摊黑秤精通“增肥术”》追踪(见本报1月8日A2版)
三亚质监和工商部门突击检查,18家水果店的电子秤突然“变准了”
执法人员:商贩卖水果一台秤,应付检查一台秤
□记者张瑜马俊虎
本报讯1月7日,一些市民和游客向本报反映,三亚部分水果摊短斤缺两现象严重,外地游客怀疑自己遭遇诈骗后掉头不买,过后竟遭水果商贩的白眼。接到举报后,本报两名记者对三亚大东海旅游区水果摊进行暗访发现,该片区固定水果商贩及流动商贩销售中短斤缺两的现象普遍存在。
以山竹为例,4个大小相当的山竹,每个摊位的秤称出来的重量都不一样,有的是730克,有的是850克。随后,记者质疑秤不准,表示想用公平秤检测一下,而商贩却表示,秤绝对是标准的,都是经过质量监督局检测的,但不同意记者拿去公平秤测量,商贩对记者说,这么少的水果爱买不买,要记者不要找事。
最后,为弄清楚水果秤是否存在猫腻,记者以一瓶净含量为550毫升的矿泉水为例,趁摊主不注意放在商贩的电子秤上,电子秤上竟呈现830克的重量,比实际重量超出200多克。
重量差距如此之大,记者立即将暗访情况向三亚工商部门反映。
在记者的反映下,1月8日,由三亚工商局牵头,三亚大东海工商所及三亚质量监督局综合技术所技术人员一同对大东海片区18家水果店电子秤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该片区18家水果店面电子秤全部“恢复正常”!检查结束后,三亚质量监督局综合技术所技术人员也诧异地向记者表示,“秤为什么会那么准呢?是不是在我们检查之前,卖水果的商贩们看到报道了?”
对此,三亚大东海工商所参与检查执法的叶所长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内幕:“通常如果执法人员便衣突击暗访检查,很容易抓到证据,而如果穿制服执法的话,则很难掌握证据。没有证据,工商部门则很难查处。”叶所长进一步向记者介绍,如果当场查到秤具不准确,致使游客上当受骗的行为后,工商部门就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对商贩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严重时还可以取消水果摊位的经营权。在8日的检查中,检查组并没有发现秤不准的情况。
“秤如此准确,我们怀疑是商贩们为应付检查,刚刚换过的。”三亚质量监督局综合技术所郭所长也如此向记者表示。“很可能是水果商贩拿刚刚换过的秤应付检查的。”郭所长介绍,在平时检查中,商贩们通常都会存在这样的行为:他们经常会有两套计量器具,应付执法部门检查的有一套,而自己又偷偷准备了另一套。就是说当执法人员去鉴定检查时,他会拿经过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过的秤出示给执法人员应付检查,而平时销售中,部分商贩则用另一套计量器具欺骗消费者。“会有这种情况存在,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好找到证据,对于此情况,我认为我们应加强日常执法监督。经常到水果摊位加强监督,如果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类似行为,我们便可以取证执法,很容易按照程序来查处了。”
郭所长向记者表示:“通常我们质量监督部门也会收到一些投诉,作为我们质监部门,对于市场上的秤具检查是一年一次,一年当中,有换秤的情况存在,而经营单位也不主动申请检查,我们质监部门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下去检查,所以,很容易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问题。而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加强日常监督方面的监管。”郭所长表示。
来源:海南特区报
如果当场查到秤具不准确,致使游客上当受骗的行为后,工商部门就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对商贩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严重时还可以取消水果摊位的经营权。——三亚工商
《大东海水果摊黑秤精通“增肥术”》追踪(见本报1月8日A2版)
三亚质监和工商部门突击检查,18家水果店的电子秤突然“变准了”
执法人员:商贩卖水果一台秤,应付检查一台秤
□记者张瑜马俊虎
本报讯1月7日,一些市民和游客向本报反映,三亚部分水果摊短斤缺两现象严重,外地游客怀疑自己遭遇诈骗后掉头不买,过后竟遭水果商贩的白眼。接到举报后,本报两名记者对三亚大东海旅游区水果摊进行暗访发现,该片区固定水果商贩及流动商贩销售中短斤缺两的现象普遍存在。
以山竹为例,4个大小相当的山竹,每个摊位的秤称出来的重量都不一样,有的是730克,有的是850克。随后,记者质疑秤不准,表示想用公平秤检测一下,而商贩却表示,秤绝对是标准的,都是经过质量监督局检测的,但不同意记者拿去公平秤测量,商贩对记者说,这么少的水果爱买不买,要记者不要找事。
最后,为弄清楚水果秤是否存在猫腻,记者以一瓶净含量为550毫升的矿泉水为例,趁摊主不注意放在商贩的电子秤上,电子秤上竟呈现830克的重量,比实际重量超出200多克。
重量差距如此之大,记者立即将暗访情况向三亚工商部门反映。
在记者的反映下,1月8日,由三亚工商局牵头,三亚大东海工商所及三亚质量监督局综合技术所技术人员一同对大东海片区18家水果店电子秤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该片区18家水果店面电子秤全部“恢复正常”!检查结束后,三亚质量监督局综合技术所技术人员也诧异地向记者表示,“秤为什么会那么准呢?是不是在我们检查之前,卖水果的商贩们看到报道了?”
对此,三亚大东海工商所参与检查执法的叶所长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内幕:“通常如果执法人员便衣突击暗访检查,很容易抓到证据,而如果穿制服执法的话,则很难掌握证据。没有证据,工商部门则很难查处。”叶所长进一步向记者介绍,如果当场查到秤具不准确,致使游客上当受骗的行为后,工商部门就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对商贩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严重时还可以取消水果摊位的经营权。在8日的检查中,检查组并没有发现秤不准的情况。
“秤如此准确,我们怀疑是商贩们为应付检查,刚刚换过的。”三亚质量监督局综合技术所郭所长也如此向记者表示。“很可能是水果商贩拿刚刚换过的秤应付检查的。”郭所长介绍,在平时检查中,商贩们通常都会存在这样的行为:他们经常会有两套计量器具,应付执法部门检查的有一套,而自己又偷偷准备了另一套。就是说当执法人员去鉴定检查时,他会拿经过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过的秤出示给执法人员应付检查,而平时销售中,部分商贩则用另一套计量器具欺骗消费者。“会有这种情况存在,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好找到证据,对于此情况,我认为我们应加强日常执法监督。经常到水果摊位加强监督,如果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类似行为,我们便可以取证执法,很容易按照程序来查处了。”
郭所长向记者表示:“通常我们质量监督部门也会收到一些投诉,作为我们质监部门,对于市场上的秤具检查是一年一次,一年当中,有换秤的情况存在,而经营单位也不主动申请检查,我们质监部门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下去检查,所以,很容易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问题。而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加强日常监督方面的监管。”郭所长表示。
来源:海南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