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旬邑农民兜里的几乎全是卖苹果赚的钱
在农高会B馆大厅内,你能强烈地感受到:“苹果产业”对于渭北农民而言,无疑是最令他们欣喜若狂的产业!展台上鲜活的文字和图片都在告知世人:果业不仅改变着果农的生活,还让果农体会到“空前的自由和有尊严生活”的喜悦滋味。
“今天旬邑农民兜里的钱,几乎全都是苹果钱!”昨日,在农高会的展馆里,旬邑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文利自豪地说,“多少年来,真正让这里20多万农民从土里刨出来钱的产业,就是今天那片高原上满眼的苹果。现在,全县70万亩可耕地,苹果面积就达50万亩。这一比例,令旬邑人骄傲而自豪!”
也许是常年与果农泡在一起,王文利一说起苹果就滔滔不绝:“当今旬邑农民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到九十都来自于苹果。一家人靠苹果一年收入个近万、几万,甚至十几万块钱都很平常。这要是在过去,哪个农民敢想?现在各类电器、摩托、汽车、青砖大瓦房、小二层楼……都没啥稀奇,在冬天有些农户都开始用锅炉取暖了。”
“其实,一开始旬邑大多数农民也不全面了解自己所产苹果的品质。”插话的人叫董正元,是王主任的搭档,也是一位“老苹果”。他说,2007年,几乎旬邑全境的果农都知道一位叫维多亚克的法国人,并通过他了解到自己所种的苹果品质在全世界的排序位置。那一年,中国苹果年会在咸阳召开,作为分会场的旬邑接待了国内外数百位来宾,其中有许多“重量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