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从一个苹果做大的产业——静宁县提升传统苹果产业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宋振峰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14票  浏览22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2月07日 15:54
  今年,静宁有35万亩苹果挂果,总产量可达36.7万吨。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静宁,发现这里的苹果交易与往年大为不同。果农们学会了盯住“时髦”的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掌握苹果价格信息。11月初,一公斤苹果在地头上“破天荒”地卖到了8元多。苹果生意火暴,进而带动苹果包装业,“苹果大县”又一下子成了“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农民卖苹果看“准期货”
  
  苹果熟了,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但今年,穿梭在乡间收苹果的农民经纪人、贸易客商,开始抱怨现在生意不好做了。
  
  静宁县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景永学对记者说,他们没想到,往年苹果价格都是由像他这样的农民经纪人和客商说了算,今年农民开始运用“准期货”知识,反而有了“定价权”。
  
  “头些年收苹果时,价钱随他们给。”仁大乡杨湾村村民孙应民说,“可现在人家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上,现货价格明摆在那里。客商要想收苹果,就得参考那的价格。他们想压价,根本不行,老百姓赔不着!”
  
  今年8月10日,在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上,“静宁苹果”作为“百县百品”栏目首家上市的地方特色产品,上市开盘。当天一开盘,便从每箱(20公斤)136元上涨到142元涨停,买方十分踊跃。
  
  静宁苹果大量上市每年都在10月10日左右。这一提前预告的“准期货”现货市场交易行情,在电视上连续播3天后,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千家万户的果农家中。对这一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有所了解后,果农对两个月后苹果上市的行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所以,今年苹果行情,许多果农不再看往年、跟大户,或者听任小商小贩摆布了,而是开始学会在网上盯着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观风听雨”,琢磨行情,把握售卖苹果的时机。同时,有的还争取市场的主动,像商人一样敢于“压货”,与客商讨价还价。
  
  孙应民所在的仁大乡杨湾村村民正是这样,他们通过网上了解到的行情,使景永学的苹果收购价连续“涨”了6回。最终,孙应民家的苹果今年“创纪录”地卖了8万多元。
  
  产业链条在延伸
  
  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为了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使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转移,静宁县开始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吸引大批投资者在苹果产业上大显身手。
  
  和天水、庆阳等许多种苹果的地方一样,静宁人首先想到了打“时间差”。这两年,他们加快建设冷藏气调库,苹果保鲜问题得以解决,反季节销售量越来越大,苹果的附加值也由此增加。仅今年,静宁县扩建、改建气调库有28家,使全县气调库贮藏能力达到25.8万吨,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为了让农民的果实与市场实现多方位的对接,静宁县还瞄准苹果深加工,一批龙头企业相继组建,果醋、果酒、果汁等附加产品不断面世,拓开苹果产业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苹果及其附加产品越来越多,包装纸箱一时间变得“洛阳纸贵”。静宁县恒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杜进从中看到商机,于是组建了果品配套包装企业。如今,他的纸箱企业已进入中国包装行业百强,在西北五省区位居首位,一年销售额有2亿元。
  
  纸箱企业有了,苹果包装的瓶颈解决了,但造纸箱的纸哪里来呢?
  
  目前静宁县一年只有6万吨的造纸能力,远远不够包装企业用。因此,杜进又建起了一个30万吨的废纸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他告诉记者:“现在,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建成了,已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明年就能建成投产了。”
  
  装苹果的纸箱用几回就不行了,杜进又利用回收的废旧农膜,搞了个塑料制品公司,专门生产用来装包括苹果在内的农副产品的塑料框。
  
  “小苹果”转动大市场,“小纸箱”成了大产业。这两年,静宁纸箱厂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了起来,仅这两年,就增加了十多家。
  
  现在,静宁县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共有包装企业21家,年生产能力2.1亿平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不仅满足了静宁果品的需求,还远销11个省区,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吸纳3000多名劳动力就业。今年,静宁也被命名为“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跳出苹果“抓”苹果,从第一产业迈向第二产业,从初加工到深加工,静宁的农业产业化正渐入佳境。
  
  “政绩观”的转变
  
  静宁种苹果的先天条件好,但我省适宜种苹果的地方也很多,为何静宁的苹果今年能收获这么多的喜悦?
  
  在静宁县委书记宋全科看来,关键是要坚持。这么多年来,静宁县历任党政领导班子都咬着“苹果”不松口,一任接着一任干,他们都知道,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这才是为官者最大的政绩。正是这种坚持,让静宁苹果越种越多,效益也越种越好。
  
  事实正是如此,群众不怕干,就怕变。他们最担心“换一届领导改一道令”。做“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的事,在我省一些地方不是没有过。有些地方老害怕干“后人乘凉”的“傻事”,种苹果要么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要么大张旗鼓上一阵子,便偃旗息鼓,甚至出现农民伤心砍果树的事。
  
  认准了苹果能鼓起农民钱袋子这一条,静宁县除了提供资金扶持,落实优惠政策外,他们还突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突出了广大果农的技术培训,“走绿色路、育优质果”,有力地提升了果业生产效益。
  
  果树的树形从传统的修剪变为多拉少剪;果园的土壤从过去的深翻除草变为免耕覆盖;施肥讲究的是测土配方;防治病虫害,不再强调打农药,而是杀虫灯、黏虫板;一个苹果就有包括套袋、防雹网在内的20多种组装绿色环保新技术……这两年,县上推广的一个个新技术,使静宁成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但静宁人并没满足。今年,他们又对果农推广了先进的人工授粉技术。在这一新技术的加盟下,治平乡雷沟村村民雷托胜的苹果产量提高了五六成,而且果子大了,果形端正了,颜色也更鲜艳了。在10月举办的首届静宁县金秋赛果会上,他的苹果得了特等奖。雷托胜对记者说:“像这样得特等奖的苹果,在我的果园占三成。别人家的苹果一斤卖3元多,我的这种苹果一个至少卖3元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