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的苹果之路
1月19日下午,吉县县委书记毛益民的身影出现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街头。
与前五次北京之行一样,毛益民的演讲在近千名山西籍在京企业家中间引起强烈反响。
“最称职的促销员”
有媒体称誉毛益民为“最称职的促销员”,这是他作为县委书记推动品牌强县的又一个缩影。
继壶口瀑布这张世界级旅游胜地品牌之后,吉县又成功地打造了苹果这一靓丽名片。
吉县苹果以果形端庄、色泽鲜艳、口感纯正、风味浓郁的独特品质和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北京果品鉴评会头名金奖和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等国家级13项认证、20多个奖项;吉县也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经国家标准委员会验收后被命名为“苹果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
“观壶口瀑布,品吉县苹果”几乎成为吉县官方对外宣传的标准化语言。由吉县政府出面注册壶口牌苹果,在央视做广告,2009年之后,“吉县苹果”的品牌效益开始凸显。吉县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推进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经营模式也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
“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吃过吉县苹果的人都说好吃,但问题是吃过的人太少了。”毛益民说,“近年来,吉县一直在想办法,希望通过扩大知名度来提高苹果销量和附加值。”
在不同场合,毛益民都滔滔不绝讲述他的四个苹果理论:改变世界有四个苹果,亚当、夏娃的苹果创造了人类,牛顿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乔布斯的苹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第四个苹果就是我们吉县的苹果,其以富含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为人们带来健康、带来幸福!这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吉县苹果。
进驻北京畅销海外
初到北京的郭小安一开始就在山西大厦、中关村、国务院新闻办、明日五州酒店、北京新发地市场等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在王府井、前门大街、地铁、北京西客站、南站等人群密集地方布置了展示图板和LED屏广告,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等人们经常关注的新闻媒体上进行了专题报道和广告宣传。现在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租建了门店,且入驻新发地正在建设的“中国名优特精品水果区”,同时,又在京石高速路长阳出口处租建了冷库(西五环),与北京泰纳国际水果配送中心、北京将军红农业发展公司、新发地利春晨商贸公司等十余家水果连锁超市合作建立了供货关系,在山西大厦、临汾驻京办、今日五州酒店、明日五州酒店等临汾人来京入住的地方设立了20个销售点,在北京明光寺农贸市场、北京西客站会城门农贸中心等5家农贸市场租有摊位。北京农展馆五号馆———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示直销中心,租赁了70平方米的展台,一年四季宣传临汾、销售临汾特产。近期,吉县壶口牌苹果北京公司又落户中国农科院,入驻“中国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作为在北京立足发展的大本营。
郭小安的做法得到吉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吉县县委书记毛益民、县长刘浩多次进京现场推介壶口牌苹果,吉县政府支持了200万元贴息贷款,郭小安也自筹资金100万元全力开拓首都市场。
北京新发地总经理顾兆学表示:在中国名优特精品水果区专门为吉县苹果留了展位和冷库,创造一切条件和便利帮助吉县苹果尽快打开北京市场。北京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两次亲赴吉县考察“北京新发地-吉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项目”的选址,并与吉县县政府签订了协议。这个合作项目将成为辐射晋、陕、豫的农产品批发交易物流中心,使吉县成为整个临汾地区乃至山西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
但吉县并未止步于此。“吉县苹果”已畅销至东南亚、西欧、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
2003年组建了吉县大山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张卫平,推销苹果已10多年,吉县每年有将近20%的苹果通过大山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销往国内外。“我的理想是发展有机苹果,靠自己的实力出口吉县苹果。”
2012年9月,吉县超正果业有限公司与泰国成功进出口公司签订了1000吨苹果的出口合同,实现了吉县苹果与外国客商的直接对接出口。
品牌化营销助产业由大变强
在创新中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一个战略性系统化的工程。
吉县县长刘浩介绍,近年来,吉县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开发“四化联动”的运行机制。一方面,吉县推动苹果产业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转变,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由初级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由特色产品向优势品牌转变,全力打造“一县一业”苹果基地县。另一方面,吉县坚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主攻方向,从建园、苗木栽植、疏花、套袋、病虫防治、施肥用药到营销流通,全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技术服务三大体系。目前,全县已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生产果园1万亩,省级标准化生产果园2.3万亩。到“十二五”末,标准化生产果园将达到10万亩。
为了维护吉县苹果品牌的纯正性,吉县县长刘浩亲自走上省城街头打假,辨识真正的吉县苹果,销毁假冒伪劣产品。
吉县果树中心主任刘文学、吉县果树研究所所长豆兴华亲历了该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他们介绍,在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不断地转换角色,起步阶段当好“保育员”,实行县、乡、村三级干部包建果园负责制,运用行政手段推动苹果产业上规模。发展壮大阶段当好“教练员”,教育指导群众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产业升级阶段当好“服务员”,从苹果转型升级着手,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成果,积极实施有机绿色认证,全力培育苹果冷藏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品牌,特别是在北京、深圳、广州等高端市场积极推介吉县苹果,起到了良好的品牌溢价效应。
与此同时,吉县还按照“拉长链条、多层增值”的思路把经营方式产业化,加快推进苹果产业的生产、贮存、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目前,该县发展成立了209个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1.6万多户,从根本上提高了苹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已建成多个果库群,使全县果库容量达到12万吨,保证了全县苹果季产年销、均衡上市、提升效益。同时,招商引资也取得丰硕成果,山西达明一派、山西顶吉食品等4家果蔬深加工企业也落户吉县工业园区,将有力带动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新年之初,吉县喜讯频传:去年财政收入完成24563万元,是年初计划18100万元的135.1%,实现了连续四年增幅位居临汾市第一的目标,创造了吉县速度;由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等16家单位主办的“山西十大经济新闻”暨“山西投资环境创优县区”系列评选结果揭晓,吉县榜上有名,是全临汾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在“晋商崛起二十年中华晋商关公奖”评选中,“壶口瀑布”荣膺百强品牌,“壶口苹果”获评最具竞争力品牌。在山西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吉县受到表彰奖励,荣膺“一县一业先进县”和“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先进县”两个奖项。
品牌强县之路,助推了吉县转型跨越发展,吉县品牌发展的链条是:观壶口瀑布,品吉县苹果,拜人祖圣山、游克难名城,看史前遗址,赏管头红叶,品牌迭出,精彩纷呈!
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世人相信,吉县的品牌之花,在不远的将来会绽放得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商报记者 闫天星 刘润田 通讯员 陈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