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大面积黄化根源在土壤酸化?
当一个果园柑桔树发生黄龙病后,果农能做的一般就是砍树,然后在原来的位置补种上一棵新桔苗。但是,这样的做法于事无补,新苗通常一到三年甚至很快就会被再次感染黄龙病。
□南方农村报 记者易旸
尽管沙糖桔产业正经历着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火爆行情,但业内对产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在柑桔毁灭性黄龙病已成为各产区的心腹大患,部分地区黄化现象已大面积发生的现实下,有悲观者认为,红火多年的沙糖桔产业似乎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虽然说黄龙病在所有黄化树中占多少比例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但目前柑桔大面积黄化可能与土壤过酸密切相关。”1月14日,在清远市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培训会上,汕头市微补植物营养销售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潘亚军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出近年来该公司调查黄化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土壤酸化论。
土壤酸化是柑桔黄化的原因之一
潘亚军介绍,国际上认定柑桔可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4.5-8.5之间,最适宜柑桔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土壤酸碱度为pH6-6.5,而目前广东各柑桔产区的土壤酸性远低于最佳标准。
“经过微补公司营养分析试验室检测,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果场的土壤酸碱度在pH5以下甚至不少在pH4.5以下,黄化树土壤样品的pH值全部在4以下。”潘亚军说,这显然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土壤酸性过大,影响了树体根系的发育,导致养分利用率极低,营养不平衡,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加上果农的施肥不科学,放松管理,必然造成树体抵抗力差,树势衰弱,土传病虫害滋生,最终形成黄化树。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接下来几年,黄化现象还将在一些健康果场继续发生。”潘亚军说。因此,从防控的角度,他认为首先应从调理土壤酸性入手,给植物根系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以提高养分利用率。
潘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专家的认可。“土壤酸化肯定是造成柑桔黄化的原因之一。”听完记者的转述,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廖宗文首先予以肯定,不过他认为土壤酸化与柑桔黄化之间具体有多大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支撑,土壤过酸不仅对柑桔树的黄化有关系,对其所有的病害都有关系。
“土壤酸化的说法过于宽泛,而造成柑桔黄化的原因也有很多。”廖宗文说,柑桔产区那么大,每个地方的土壤状况都不一样,你得了解土壤中究竟缺什么元素,才能在生产上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如果概而论之,直接施石灰加有机质调和就可以了。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柑桔研究室主任马培恰则表示,如果从土壤酸化的角度考量,广东土壤的pH大多在4.5-6左右,长期都处于偏酸状态,偏酸对柑桔生长不利,但关键还是在栽培管理上的不到位而造成土壤酸化。比如目前清新县80%以上的黄化树都是没有按照标准化栽培,包括种植和栽培管理不到位导致的。“近几年新发展的果树大多种植于2006年、2007年,当时苗木都卖到8-12元/棵,大家拼命跟风抢种,很多人根本没有按照种植方法去种。”马培恰说,恰恰接下来几年,行情很差,很多农民没赚到钱,管理上一懈怠,黄化现象也就开始大规模发生。此外,近两年极端天气过于频繁也是加重柑桔黄化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潘亚军的观点,马培恰认为,从土壤改良的角度入手,加上松土、改善透气性,提高根系活力,确实是改善当前柑桔黄化的重要方法。不过,马培恰还指出,近年来气候变化呈逐渐恶化趋势,只有按照柑桔生产特性,实现标准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才能最大限度抑制柑桔黄化现象的发生。
黄龙病蔓延政府防控缺位难辞其咎
对于当前各柑桔产区黄化现象逐渐扩散蔓延,不少人认为,这主要还是果农的意识问题,没有按照标准化种植管理以及对黄龙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潘亚军看来,要所有果农严格区分柑桔黄龙病和生理性黄化也确实勉为其难。“基本的症状都差不多,都是叶片发黄、落果、根腐烂,总不能让农民见到黄树就砍吧?”对于黄龙病的防控,潘亚军建议农业主管部门给与更多的关注和系统性相关检测,仔细鉴别是黄龙病还是生理性黄化。
马培恰也指出,当黄化现象刚开始发生时,确实需要仔细去鉴别。如果是黄化,那么以改良土壤为重点的标准化栽培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矫治黄化树。而黄化树严重时,却可以加快黄龙病的传播,“柑桔木虱具有趋黄性,一般喜欢在黄树中聚集,并且黄化树本身的树势也弱,更加容易感染。”
有业内专家认为,黄龙病的蔓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农民的意识问题,农业主管部门的缺位也是难辞其咎,很多地方发给农民一张图片宣传纸就没了。
而在这一点上,广西显然要比广东做得好。广西岑溪市水果局局长魏钊礼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为了防控黄龙病,岑溪市专门划拨300万元经费,计划这个冬季消灭50万棵病树。水果局组织了一支专业技术防治队伍,到田间地头去鉴定,做好标记,然后发动村民砍树,如果村民不砍,就由专业队去砍,村民还将获得补苗费。目前,各个专业队已经下达各个村里,魏钊礼本人也会亲自到地头“督战”。不少地区,在强大的宣传下,农民一旦发现果树染黄,很快会请农业部门前来鉴定,尽早处理。
不过,具体到防控方面,潘亚军建议果农,如果柑桔的树龄在6年以下,刚黄第一批梢,要抓紧时间补救,争取再多摘几年果。如果柑桔树龄6年以上,并且连着黄了几批梢,那么赶紧砍掉,再去管理就得不偿失了。补救的关键在于土壤调理,但单纯施石灰会有很大问题,在根系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要促进根系发达,再根据柑桔每个阶段的营养需要,平衡补充各种营养元素。
“如果果场中有几棵树的少数枝条的树叶从嫩梢开始黄叶且叶片变小变硬,而且果实成熟时候出现“红鼻子”果现象,那么十有八九肯定是黄龙病,如果从底部的老叶开始黄化,大部分情况下就是生理性黄化。”对于辨别方面,四会市种植大户郑雪峰显得很有经验。对此马培恰表示,一般情况下可以这么去鉴定。关键是还是要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尽快让果农提高意识。目前黄龙病仍然是可防可控不可治,要让果农充分意识到其对产业的危害,“一旦染上,坚决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