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乡醉花海姻嫁结上品 烟台苹果原是祖籍欧美的“洋娃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陈巨慧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3票  浏览49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2月10日 10:59


  
  梁实秋笔下的莱阳梨
  
  “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诗句中描写的这个美丽地方就是梨城莱阳。莱阳梨,又名莱阳茌梨,其果型大,皮层薄,香味浓,肉质细嫩,清脆渣少。莱阳茌梨至少已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莱阳市照旺庄镇老梨园中,至今尚有不少明末清初栽种的老茌梨树,现仍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1930年,梁实秋应邀到新成立的青岛国立大学任教,并在青岛居住4年。时隔半个世纪后,他在《忆青岛》一文,对莱阳梨有这样的描述:“青岛不产水果,但是山东半岛许多名产都以青岛为集散地,例如莱阳梨。莱阳梨产于莱阳的五龙河畔,因沙地肥沃,故品质特佳。外表不好看,皮又粗糙,但其细嫩酥脆,甜而多浆,绝无渣滓,美得令人难以相信!”“今之人多喜怀乡,动辄曰吾乡之梨如何,吾乡之桃如何,其夸奖心理可以理解,但如食之以莱阳梨、肥城桃,两相比较,恐将哑然失笑。”离开青岛半个世纪的梁实秋对莱阳梨、肥城桃的甜蜜回忆,唤起了寄居台湾的梁实秋对大陆、对故乡的思念。
  
  刘凤鸣说:莱阳茌梨至少已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康熙莱阳县志》记载:莱阳栽种的果树有梨、桃、杏等,没有提到茌梨,也没有对莱阳梨予以特别的关注。《民国莱阳县志》则记载:“莱梨名驰南北,为果中上品者指此,相传邑人于茌平得来。谷雨始花,仲秋实熟,皮粗糙而无渣滓,清香甜脆,远非河北雅梨、江苏砀山梨所及。每熟时,商贩云集,分运青岛、烟台、济南、远及平津、辽沈、沪粤等处,咸呼为‘莱梨’。”可见当时的莱阳茌梨已经盛名在外了,这除了得益于莱阳茌梨自身的“清香甜脆”外,也应得益于民国初年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火车、轮船的使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莱阳茌梨运往全国各地。
  
  莱阳茌梨真的是从茌平传入的吗?刘凤鸣说:“莱阳民间也相传,清时莱阳人张凤清在茌平县任督学,查学时尝到当地的一种梨,皮薄、肉细、味道鲜美,便带回梨芽与当地杜梨嫁接培育而成的。但莱阳茌梨是否从茌平引进,还需专家们进一步考证,因为不仅茌平旧县志无此记载,而且其境内也没有发现数百年的老梨树。但它出自莱阳,是莱阳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莱阳奉献给人类的上好果品。”
  
  莱阳民间流传着许多“梨童子”、“梨花姑娘”、“煮梨救命”和“梨仙老人”的传奇故事,有这样一个传说在莱阳可谓家喻户晓。古时候有个姓董的书生,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突然病了。走到莱阳境内,但觉浑身无力,一天到晚咳嗽不止,请医服药,可是病情总不见好转。一日,主仆二人行至五龙河畔,只见一片茂密的梨园。忽见一位长者从树后走出,鹤发童颜,炯炯有神。他手中托着一个金黄黄的大梨,对书生说:“你每日饭后食此梨一枚,一月后病必痊愈。”书生接过梨子张嘴咬了一口,谁知那梨到了口里并未细嚼,即如酥如饴,化为蜜汁,只觉口中生津,五脏滋润,六腑清爽。长者道:“我送你莱阳名梨一筐,你可边走边吃,既可驱汝之疾,又可增汝阳寿。”书生依了长者的话,病情果然一天比一天见好,行至长安,病体康复。
  
  在当年秋试中,董生一鸣惊人中了状元。天子爱才,见董生英俊不凡,又将公主下嫁。洞房花烛之夜,董生命书童将剩下的莱阳梨拿来与公主共同品尝。公主觉得莱阳梨的滋味非常好,把剩下的两枚献给了皇上和皇后。皇上皇后尝过也赞不绝口。皇上说:“梨乃万果之宗,此梨堪为梨中之优,美哉此梨!”皇后说:“真乃天生甘露,不可多得!”自此,莱阳梨便被列为皇家贡品,名扬天下。董生衣锦还乡之时,当地人告诉他说,他见到的那长者是“梨仙老人”。这位新科状元听了,似有所悟,命人在那棵老梨树下焚了三柱香,三拜九叩而去。
  
  各种关于莱阳梨的美谈流传于坊间,同时也成就了一段段人间佳话,为梨乡莱阳赋予了新的地方文化特色。
  
  福山大樱桃的传说
  
  “万颗真珠轻触破,一团甘露软含消”。烟台福山大樱桃果实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美誉。
  
  烟台地区自古以来就种植樱桃,明万历《福山县志》土产篇记载:“樱桃涧在磁山洞之东,其涧多产樱桃”。樱桃涧位于福山磁山南麓,山涧上下自古多樱桃树,而且这一带至今流传着唐太宗东征高丽时与樱桃涧樱桃有关的传说,可见福山栽培樱桃历史的久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