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乡醉花海姻嫁结上品 烟台苹果原是祖籍欧美的“洋娃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陈巨慧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3票  浏览46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2月10日 10:59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冯晓
  
  提到烟台,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便是那蔚蓝天空下渔帆点点,海鸥翩翩的临海都市。如果用味觉去思考,“烟台苹果莱阳梨,琼液玉浆不愿理”的烟台水果则会首先跃入脑海。作为名扬九州的水果之乡,“万颗真珠轻触破,一团甘露软含消”的福山大樱桃与“绿叶已承露,紫实复含津”的龙口长把梨也都名声在外。满树梨花开,娇羞樱桃红,流连其中,不品已醉。烟台水果也成为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
  
  美国牧师倪维思与烟台苹果
  
  烟台,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苹果之乡”。每到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苹果树伸展着沉睡了一冬的枝桠,绽放出粉红色的花来。苹果花最少是四瓣,多时有六瓣,花心是黄色的,像灯笼里的蜡烛一样,燃烧着黄色的火花。秋天收获的季节,满树的苹果像一个个大头娃娃,挤在一起,一副可爱而富有生机的模样。
  
  中国栽培苹果的历史距今已有1700多年,明代以前叫“奈”,明代《学圃奈疏》中称“平果”。我国古代栽培的苹果,果肉松绵、果汁较少、风味淡薄、品质欠佳,故通称为“绵苹果”或“中国土苹果”。驰名中外的烟台苹果,并非本土原产,而是个祖籍欧美的“洋娃娃”。
  
  19世纪中后期,欧美苹果品种开始传入我国,因其果肉密实、脆爽多汁、风味香甜,遂发展迅速,广为栽培。这些由欧美引入的苹果品种,统称为“西洋苹果”。
  
  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院刘凤鸣研究员告诉记者,将“西洋苹果”传入烟台的重要贡献者为美国人倪维思。身为美国北长老会牧师的他,1854年来华,先后在上海、宁波、杭州等地传教,1871年迁往烟台。
  
  传教之余,倪维思精于园艺,他开辟示范农场,引进美国苹果、梨、葡萄优质树种及栽培技术。那时烟台刚刚开埠,倪维思在今毓璜顶之东山麓,一次置农田0.67公顷,开设广兴果园,并将美国苹果的枝条带入烟台,与中国本土树种成功嫁接,生产出香甜多汁的香蕉苹果。
  
  《民国牟平县志》记载:“烟台苹果,为中外公认之珍品,……有香蕉、金星、花皮等名。善藏者经久不坏,为出口大宗”《福山县志稿》也对苹果有所记载:“平婆果(即苹果)、海棠果,以上二种从前仅植庭院,近数十年来为业甚多,每年出口数十万。”这说明,烟台开埠后,“西洋苹果”的引进,不仅改进了烟台苹果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出口。
  
  1939年,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唐荃生和技师吴瑞之在《调查报告》中说:“烟台生产西洋苹果、西洋梨发起栽培区域最早,该地南山及西沙旺一带为惟一产区,遍地皆是,为山东全省之盛也。南山山脉,延长10余里,全山遍植果树无隙地,试登南山,举高远眺,则南西两面,弥望成林,蔚然成荫,均以苹果为主要品也。”
  
  西洋苹果引入烟台后,烟台果农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掌握了苹果生长习性,扩大了栽培面积,促使苹果生产发展昌盛。
  
  刘凤鸣说,据1934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分编》记载,当时苹果零售价每斤为6元。烟台苹果每年产600万斤,其中550万斤销往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地。另据1939年所撰《山东烟台青岛威海卫果树园艺调查报告》记载,抗日战争前,每逢农历三八两日,在烟台奇山所城内进行果品交易,各地果农将水果从产地人挑畜驮运来,由“新泰兴”、“东泰兴”、“同兴茂”、“德远裕”等37家商行、货栈集中收购,通过陆路销往本省内地;通过水路向南销往上海、南京,并经香港转销菲律宾等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