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牛”:机遇和挑战并存
这样一来,“花牛”的品牌还在天水打转转,在外地人的记忆里,“花牛”只是传说。
在花牛苹果上市之季,市场上还活跃着一批零散经纪人。这些经纪人在收购中不注意对苹果的存放,造成苹果碰伤的情形时常存在;收购苹果时相互抬价、压价,有些果农看到了“机会”,用好果罩面子,以次充好。而这些零散经纪人只管当年挣钱,没有长远打算,给苹果销售造成“大小年”,不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
伯阳亨仁果业公司理事长刘保存对此颇感困惑:“零散经纪人收苹果的很多,他们大多守在苹果运输的路上,半道就把果农拦截了,散客收苹果质量把关不严,这种情况不仅在伯阳如此,秦安、甘谷、清水及周边的礼县等地也有同样的情况。如果行业规范了的话,大家都受益,天水苹果的声誉会越来越好。”
以利公司的副理事长刘爱民说,农户大都愿意把苹果卖给质量要求低的散客,像他们这样的公司从苹果收购、选果、包装,运作规范,注重品牌效益。如果能把这些散户挂靠到公司,统一规范管理,质量能搞上去,这才是长远之计。
记者注意到,在苹果的生产环节,从建园、资金扶持,政策惠农到苗木引进、栽培技术指导、管理知识培训、品牌宣传推介等环节服务周到入微;在市场销售环节上,却显得自由、随意,服务赶不上,监管比较滞后。
虽然有着“花牛”响亮的品牌,至今缺少自己的包装外衣。虽然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花牛苹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目前仍被外地客商贴牌。一些经纪人和经纪人之间,果农和果农之间相互不正常竞价,以次充好;收购、储存环节粗放等现象时有发生;无疑会给“花牛”品牌带来不利影响。
“花牛”的诱人前景
面对花牛苹果产业已经具备了三大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品牌也正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为民富民行动的具体要求,更是广大果农的心愿和期盼。
在生产环节,引导果农充分认识我市大力发展果品产业的战略决策,优越的自然条件,市场前景,增强发展信心;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布局,规模建园、科学管理,增加并稳定产量、不断提高质量则是必须稳固产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那么在销售环节,我们将如何建好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出口基地?多年前,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修德仁就认为:天水的优势是“花牛”苹果,建议天水直接瞄准国际市场,建自己的“花牛”苹果出口基地。
如何利用“花牛”的影响力,精心、创新设计独具天水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花牛”苹果包装,在优秀的品质上,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让人们在享用“花牛”美味的同时,记住天水。让天水的花牛苹果真正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也当前政府、企业切实要做的一件事。
有果农和果商建议,希望政府在苹果的产前、产中、产后都能做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对注册的果业公司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对苹果包装的设计、制作给予一些政策性激励,坚持几年后,天水苹果的交易会更加规范,披外地嫁衣的现象会渐渐消失。
事实上,多年来我市也坚持以西交会、兰洽会等外地的大型商贸活动为载体,设立天水苹果展示展销专区,宣传“花牛”苹果;市领导带队到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举行苹果产业宣传和品牌推介活动,使天水苹果的美誉度传递。副市长王均今年在广州推销苹果就曾引起当地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这些举措无疑对我市苹果的品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采访中,刘田家说,曹石村苹果不愁卖,与市上在外地宣传有直接关系;苹果种植户也反映,一些外地苹果客商就是看到宣传,才知道了天水,知道天水的花牛苹果。
作为我市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果品支柱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花牛”品牌正当时宜。我们满怀期待,天水的花牛品牌能够唱响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