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市场开拓不如意 台湾农产品集散中心被解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3票  浏览6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3月20日 13:44
  本报讯(记者/彭子英)“我们现在关注的不是和它结束合约的小纠纷,而是关于东莞台湾水果产业发展的问题。”日前,东莞信立农批一纸通告结束了和以台湾水果批发为主的台湾农产品广东集散中心的合约关系,该农批市场有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东莞有着雄厚的台商基础,而位于大岭山的台湾农产品广东集散中心又是全市唯一的台湾水果集散地,该中心2006年9月开业,经营后期不见起色,老板黄一钟于半年前悄然转战北京,最终导致双方正式提前解约。那么,这唯一的供货商和广阔市场的背后究竟存在哪些供需矛盾呢?
  
  【过往】生意曾经好做如今一片萧条
  
  记者昨日来到台湾农产品广东集散中心,发现商铺的透明玻璃门内一片萧条。
  
  信立农批上述负责人表示,如果按照最初的规划,是要把整个商区做成以批发台湾水果为主的集散地,面积可达几万平方米,二年半已经过去,如今只剩下了两家专营台湾水果的店铺。
  
  2006年,随着黄一钟的集散中心进驻,信立农批正式拉开了台湾水果占领东莞市场的序幕,农批市场方面也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为了打开市场,黄一钟等经销商刚开始也进行了促销,那时除了台商的“刚性”需求外,凭借着舆论对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的引导,不少台湾水果经销商的生意确实好做。
  
  “当时房租很优惠,这两年逐渐提了一些价,现在更多的是一些熟客,生意就不是那么好做了。”其中一家台湾鲜果行的店员黄祯向记者盘算着生意经。
  
  【现状】合作双方理念有根本差异
  
  信立农批该负责人称,台湾农产品广东集散中心关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没有达到预期形成规模的台湾水果产业聚集,由此直接影响到了市场的辐射效应;二是黄一钟个人的经营理念有悖,黄的目标是面向全国,信立农批则更倾向于坐稳东莞。
  
  黄一钟认为,之所以设集散中心,就是要面向全国各地,东莞的台湾水果消费力不足,并不是导致中心经营不济的主要原因,“广州的进口水果也只有5%供广州人消费,剩下的都是销往全国。”
  
  不过,黄的观点不被信立农批的这位负责人完全认同。“东莞的消费市场还是有的,如果归结于东莞的物流能力不足,与广州是没法比,但面向珠三角还是可以的。”
  
  在根本理念有所差异的情况下,价格又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台湾水果在莞刚刚开放的2003年,高雄人付癸荣就从事了此项经营。他说,台湾水果是亚热带水果里面价格最高的,仅从台湾运输到大陆的物流成本每公斤就要几块钱,而且台湾瓜果保存期就那么几天,等运过来肯定有不少要坏掉,成本就会更高,这样一来,竞争力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
  
  在东莞已生活多年的台湾人韦菀龄小姐说,事实上在东莞还是很少吃得到台湾原产地的水果的,大都是其他亚热带地区的,很多大型超市都有零售。而且台湾原产地水果进入东莞后,价格会高出原来几倍,实在嘴馋了才去买一点,大陆的水果也很好吃,早已经入乡随俗了。
  
  【转机】探索台湾水果本地培育
  
  目前,付癸荣和几个台湾同伴在大岭山承包了百余亩土地,正进行台湾水果的种苗培育。
  
  他说,东莞目前的台湾水果主要从高雄经由厦门进入,台湾农业走的是高精路线,普通女农一天的工资都要合人民币200多元,再加上物流,这样的成本无疑给销售商带来巨大压力。“其实东莞的地理纬度接近台湾,而且土壤也特别适宜种植台湾水果,而本地种植的水果在品质上并不比台湾原产地的差。”
  
  据了解,早已有不少台湾企业家在惠州一带培植台湾水果,但在付癸荣看来,东莞的地理条件还要好很多,可以免受冬季霜害的影响。
  
  信立农批的上述负责人表示,最原始的初衷还是做台湾原产地的水果,但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作为企业家个人,这种探索肯定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本地嫁接培植是一个好办法,现在我们也在考虑朝多方面发展,期望能达到集约化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