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产品滞销 桂林农民怎样做才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作者:记者周文俊 周绍瑜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6票  浏览36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13日 10:22

  桂林生活网讯(记者周文俊 周绍瑜)通过半个多月深入我市各县、乡镇、农村的调查采访,记者的总体感觉是,大部分农产品整体上具有一定种植规模,但单个种植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管理不统一不规范,技术水平偏低,产品未按一定标准生产,品质参差不齐,不少品种尚未形成核心品牌竞争优势,销售渠道也大多集中在市内或区里,导致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随着去年农产品价格一路走低,无论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产品还是新型品种,很多种植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也让我市农产品发展的瓶颈一一暴露。面对亏损,不少人开始转移种植方向,也有不少人选择坚持,当然,更多的人则是反思。为什么辛辛苦苦种出的产品价格一跌再跌?为什么我们总是追着市场跑?为什么种植产品总是不能做强做大呢?一股来自民间和政府的自发反思和强烈的危机感正如春潮涌动。

  在我市,传统的品种该如何做优、新型品种又该如何做强?记者继续深入采访探讨。

  1.传统农产品品牌优势“隐退”了?

  3月7日,坐在从阳朔县城开往兴坪镇的车上,陈必忠望着沿途经过的村落叹道:“这些村子原来都种有沙田柚,现在都改种金桔或是其他农作物了。”

  陈必忠是兴坪镇画山村委支书,也是阳朔县最早一批种植沙田柚的农民之一。从1979年开始,陈必忠就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沙田柚。起初是试着种一两亩,种出来的果子含糖量高、口感好,深受顾客的青睐,价格也随着高涨。随后几年,他将自家的地全部种上了沙田柚,一共5亩多。与陈必忠一样,1998年前后,阳朔种植沙田柚的农民逐渐多了起来。在阳朔的兴坪、高田、福利和白沙等乡镇,农民成片扩大沙田柚种植规模。

  种植沙田柚30多年来,陈必忠经历了阳朔沙田柚最辉煌到逐步暗淡的时期。让陈必忠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年种出来的柚子,一些客商抢着来订购,来晚了就订不到货”。1996年,阳朔县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而如今,由于果树病害、农户管理不善等原因,不少农民选择放弃种植沙田柚。

  沙田柚的市场价格近些年来也是一波三折。2010年,沙田柚的田间收购价格从往年的均价1.6元/斤-1.8元/斤,猛增到约2.5元/斤,而在2011年又跌到了1.5元/斤左右,甚至更低。3月7日,记者联系上阳朔从事收购沙田柚生意20多年的周堂林,当时他正在兴坪镇收购柚子,他告诉记者这个月的价格已经低至1元/斤以下。

  阳朔县高田镇月亮山附近的周师傅也承包了20多亩山地种植沙田柚,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周师傅说,阳朔沙田柚这些年的市场竞争优势已不明显了。“价格卖得好的时候,一些农民不知道爱惜品牌,以次充好把阳朔沙田柚这块牌子搞砸了。还有邻省一些外地客商拉着当地的柚子到阳朔转一趟,完了再运回当地去销售,对外称是阳朔沙田柚,影响了正宗阳朔沙田柚的名声。”

  记者采访了解到,桂林市传统农产品除了阳朔沙田柚之外,还有荔浦芋、永福罗汉果、灌阳雪梨等。这些早年培育起来的农产品在桂林市场乃至广西区内、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然而,由于摸不清市场行情、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等诸多因素,桂林不少传统的农产品近年似乎呈现出一种“隐退”的趋势。

  这种“隐退”不仅表现在种植面积的减少,更多的则是表现在农户对传统农产品的种植失去了兴趣、产品市场竞争力显弱等方面。阳朔县水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沙田柚在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左右,而如今只剩下约3万亩。“部分农户短期内看到市场价格不好,就疏于对果树的管理,甚至砍掉种植金桔等其他农作物。”该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