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东沂源“小农水”走进大山里 果农逐步受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淄博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2票  浏览1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6月25日 11:58
  风光互补发电提水上山后,果农利用地势自然落差浇灌山顶的果园,十分方便。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为解决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的建设规模小、设施分散不配套等弊端,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按照“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分批次分阶段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力求经过若干年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山东沂源县跻身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行列后,2012年度项目经过150余天高频率、高强度奋战,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建设任务。在春灌的关键期,当地果农已逐步开始受益,更预示着这个山区县农田水利正迎来重大变迁。
  
  林果业面对水“瓶颈”
  
  山东省沂源县是一个纯山区农业县。近年来,为了山里农民致富增收,沂源县委、县政府立足大山做文章,把林果业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兴林富民的成功之路。如今,全县粮经比例已调整到1:9,其中林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培育出了“奥运果”、“全运果”、“世博果”等知名林果品牌,跻身于“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成为全国果品市场主要供应地区之一。林果业发展成为沂源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发展林果业离不开水,而山区普遍缺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沂源又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号称山东屋脊,境内无客水注入,水资源尤显短缺。另一方面,这个县的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偏低,老化严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再加上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农灌模式,水的问题成了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拿该县张家坡镇来说,相比其它镇还有点先天的便利条件,因为红水河就从该镇穿过。即便这样,过去农田灌溉依然是个大难题。红水河并不是长年有水,一年中断流的时间居多,汛期水量充足,也只是过境而已,根本留不住。果农们整日守着红水河,却常常为浇地发愁,每到灌溉时节,他们只好全家出动,在河边安上柴油机和抽水泵,再扯上几百米长的水管子,才能将水引到果园里来。“浇灌果园费时、费力又费水。我家这二亩果园,浇一次要花一百多块钱。”张家坡镇河东村果农张传旭告诉记者。
  
  “现在大不一样了,‘自来水’通到了果树底下,浇起来非常方便、省事。同样还是那二亩果园,浇一次花不了过去一半的钱。”张传旭高兴地说。记者在张传旭家的果园里发现,果树灌溉着实新颖:一根软塑管通到了果园里,软管上有好多个支管,末端有一个小喷头,直达每棵果树的根部,细水长流,不一会儿工夫就浸湿了树下的一大片土壤。原来,这种“小管出流”引水方式只是与自来水有点相像,其实是张家坡镇在项目建设中推行的一种微灌技术,是高效节水灌溉的新方式。
  
  “小农水”走进大山里
  
  如何将河水甚至雨水等存住、攒起来,进而解决水源问题?随着国家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山东省沂源县水务部门沿河修建了一个个蓄水池,地下铺设PE管,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把河水或贮存的水直接引到果园,在果园内推行“小管出流”微灌技术。另外,安装了提水、扬水设备,同样借助PE管把水源送到山顶。“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实行了统筹治理,把水拦起来,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灌溉难问题。”张家坡镇水务站站长杜爱国介绍说,“现在,全镇所有的果园都有了这种新型灌溉水源,项目不用农民掏一分钱,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对于海拔高的山地、果园,提水上山必须用电。在西里镇海拔400米的高山上,记者惊奇地发现,这里建有风电设施、太阳能蓄电设施,形成了风光互补发电提水系统,将风能、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沂源县水务局农水科科长唐本哲介绍说:“这样,山下贮水,山上储电,随时可以开机,通过PE管将山下的水提到山顶上并积蓄起来,通过自流进行灌溉。果农用起来非常方便,并大大节省了浇地费用。”西里镇水利站站长王青春告诉记者:“脚下的这片山地有700多亩。现在不用花钱买电,光靠我们自己的风电和太阳能蓄电就能全部浇上个三四遍。”
  
  记者了解到,风光互补发电提水蓄能工程集清洁能源开发、高效节水灌溉、水利信息化建设于一体,堪称现代水利示范工程。该工程主要由电源、提水设备、输水管道和高位蓄水池组成。电源系统将自然界的太阳能、风力两种清洁能源有机组成一个发电系统,建有4台2000W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40只多晶硅太阳能组件,构成了风光互补的电源及动力系统。提水系统以风光互补发出的电为动力,将水引提到山顶的蓄水池,作为果树等灌溉的储备水源。灌溉系统借助水池的水位差,适时对受益范围内的果园实施高效灌溉。监测系统除采用自动化控制外,还设有土壤墒情监测站,兼容工程工情、水源地水情及土壤情等信息,用现代水利信息技术控制工程运行及管理。这项工程不仅具有节水、节电、节地和节约管理成本等突出优势,而且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山区农灌接轨现代化
  
  山东省沂源县2012年度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涉及该县中庄、西里、东里、张家坡、石桥等5个林果专业镇。按照规划,连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87万亩,其中管道输水灌溉面积0.84万亩,微灌面积2.03万亩;新建、改造泵站66处,安装机电设备66套,建设风光互补发电提水系统1套。受益村庄51个,惠及人口3.18万人。
  
  为了建设好这一重大惠民工程,沂源县成立了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工程建设管理处,按照“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管理,企业保证”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项目区5个镇均成立了由镇长挂帅的工程建设指挥部,集全镇力量组织、协调、推动工程建设。所有受益村全部设立了公示牌,对工程实施的灌溉面积、投资、灌溉模式等进行公示。
  
  “小农水”工程建管并重。记者看到,机井管理房外观统一刷米黄色外墙漆,房顶统一挂红色三曲瓦闸,阀室统一尽寸,喷涂节水标志,并统一编号,足见工程的高标准、高起点。在工程建设中,沂源县大力推广“小水出流”灌溉模式、ABS新式出水栓技术、风光电互补发电提水系统、变频自动控制系统、水表计量等新技术、新设备。
  
  在工程运行管理上,山东省沂源县落实了供水协会管理模式和管护责任主体,各镇分会全过程参与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工程竣工后,全部实行协会管理模式,由协会负责建成后的水源和引水设施等运行、维修和管护。协会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镇供水协会章程、水费征收管理与使用办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水管员管理制度、水管员守则、工程运行技术要求等,全面建立并张贴上墙。同时,协会与受益村签订了供水协议,每处工程都有专门的水管员,责任到人,形成了新型管护机制,农户真正成了工程管理和受益的主体,进而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山东省沂源县2012年度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建成后,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标准,保障了农田旱涝保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2.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000亩,年均增产果品686.7万公斤,年节地458.7亩,年节水421.4万立方米。一些过去无人过问的荒山、荒坡也被开垦出来,栽上了果树。按照沂源县国家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0万亩山地的灌溉工程。预计2014年整个工程完工后,将有130个村、近10万农民受益。(王克鹏韩克泉王兆成武传茂)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