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生态农庄: “美国太远,来蒋家庄吧!”——植物学家蒋高明和他的生态循环农业乡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网 作者:朱德泉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03票  浏览49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0月09日 11:39


  
  生态农业在国外发展迅猛。
  
  蒋高明介绍:“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消费量占食品消费量的20%-40%,美国据了解达到了49%。在发达国家,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占耕地的10%以上,而我们不到1%。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的问题是,国外许多国家都纷纷出来了扶持生态农业的政策,而在中国,一直认为生态农业低产化、小众化而政策缺位。我们8年的实践证明,这是对生态农业的误解。希望国家能尽快补贴生态农业”。
  
  “美国太远,来蒋家庄吧!”
  
  蒋高明说:“我们不会等、不会靠,会坚持把这个研究型农场、科技型农场和这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农场办得更有示范性和普遍意义。”
  
  “在这里,研究员、教授、硕士、博士、博士后、留学生、本科生等,都与农民一起实验。共同向土地要效益,向生物多样性要效益”。
  
  谈起这些还没解决的问题。蒋高明说:“除草问题一直没解决好,但我们绝不会向除草剂低头。因为它对人的健康、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太大了”。
  
  就在我们到达的前一天,他已经和村里的一个种粮大户达成了意向,对方把26亩半耕地和设备都并入农场。原来这个种粮大户每年收入不到10万。并过来后,这笔费用由农场承担。农场去年的经营收入是30万。但他们的技术输出也开始受到更多认可。
  
  谈起未来的打算,蒋高明很务实地想了想,说:“今后如果生态农场能发展1000亩耕地,全村告别农业“六大害”,其示范意义就更大了。苦干三到五年,加上政府推动,就可以把平邑县变成有机食品大县”。
  
  随后,他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远方。
  
  “生态农业的效益最终体现是城乡和谐,社会公平进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投入到种地农民这里,青壮年能以农业为职业”,蒋高明说:“要为中国寻找出一条人与之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虽然这不仅仅靠科学上的可行性探索,要走的路其实还很远”。
  
  借用曾子的一句名言,蒋高明和他的科研团队一开始就把农场定名为“弘毅生态农场”。
  
  士不可不弘毅,虽任重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