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陕西果业最怕“价格危机” 苹果形象店将进大都市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西部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2票  浏览33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09日 14:14


  
  “苹果”形象店将开进大都市
  
  不久的将来,在成都、北京、上海、西安等中心城市,消费者将会看到代表陕西果业的苹果标志和美国苹果公司的旗舰店遥相呼应,争奇斗艳。
  
  陕西果业局已经决定,支持水果企业在全国中心城市开“陕果”形象店。这将是包括工业产品在内的陕西产品在全国市场最大胆的营销行动。
  
  这一布局也有过争论。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贾枭主张,直接在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开形象店,主要是为了宣传“陕果”品牌。而反对者认为,目前,西安的商业繁华大街如东大街骡马市尚且没有水果店,形象店开进王府井,在高额的租赁费下,是不是有点过于激进?
  
  陕西果业局还是主张在中心城市的商业区开店。“即使不在王府井,南京路,至少在其他商业主街道,要有我们的形象店”,省果业局一位副局长认为。
  
  当然,在果业局一年补贴20万元到30万元的初步构想下,企业把形象店开在大都市的商业中心,能否赢利?靠什么赢利?毕竟,此“苹果”不是彼“苹果”,产品属性不同,附加值更不同。
  
  但陕西果业局和一些拟参与的企业态度坚决。“形象店可能不盈利,主要功能就在于宣传,在于塑造品牌。价值在销售终端,在网上直销,在整个陕西苹果的品牌和价格优势中变现。”省果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陕西省果业局局长高武斌说,在讲究品牌、注重文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形象非常重要,陕西苹果和陕西果业在大都市的形象店,就是起到这个作用,是陕果品牌走向全国的切入点。
  
  打破“最后一公里”的壁垒
  
  2012年苹果价格“风暴”中,消费者并没有从果价“跳水”中得到多少好处,终端消费市场似乎没有对果农的收购市场产生影响。价格风暴如何形成?至今没有定论。但陕西从此开始的消除价格危机隐患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是否中间环节太多?目前,与一般工业品相比,苹果到消费者手中之前,由果农“出厂”给收购商,收购商再批发给大型批发市场,大批发市场再批发给零售商……相比一般产品,苹果经历的批发环节过多。而作为生鲜农产品的苹果,本应比一般产品减少批发环节。
  
  最大的壁垒依然在“最后一公里”。在各级各类市场中,为大城市直接批发水果的批发市场举足轻重,而这个市场,依然是最容易受利益团体控制、最容易发生非市场行为的,最容易发生价格控制。
  
  成都驷马桥路成都水果批发市场苹果批发商杨先生说,2012年苹果收购价近年最低,但批发商却利润最高。因为从批发商向零售商批发的价格,受往年的惯性影响比较大,不会完全受收购价影响。而且如果一个量大的批发市场批发商形成联盟,会在一定时间内操纵价格。因此,在苹果收购价较低的年份,消费者从超市和水果店很少得到理论上的“低价”。
  
  因此,城市的批发市场,这个“最后一公里”依然是合理稳定价格的最大“危险”。
  
  为了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壁垒,陕西果商除了开始进入大城市批发市场设立档口外,纷纷直接进入销售终端,同时发力网上销售。陕西最大的猕猴桃经销商陕西齐峰果业有限公司2012年挺进长三角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嘉兴市场,在这里直接开批发店。公司总经理齐峰说:“这才把价格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多的企业寄希望于直接进入销售终端。洛川延刚经贸果业公司在北京、三亚等重点城市开了直销店,销售逐年提升。陕西的果企直销店已经遍布东部的重点城市。
  
  陕西果业局决定,在三年之内,在全国主要城市开2000个“陕果”形象店。该项目负责人说:“这2000个形象店,将‘陕果’品牌推向全国,有力打造了陕西果业的品牌,加上超市、直销店等销售终端,和日益扩大的网上销售,陕西果业将有力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最终获得一个公开公平有利的价格机制,稳定、提高全省数百万果农的收益,让陕西真正成为果业强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