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农朱新礼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企业观察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2票  浏览20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0月15日 13:44
  朱新礼再次向外界重申,不会再卖掉汇源,虽然他已经退居二线,但是“大中国,大农业,大有可为”,这个大梦想他要一直做下去。
  
  文本刊记者 姜华山
  
  “企业家精神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当前,企业家精神就是能把贫穷的人变成富有的人,把富有的人变成有责任心的人。”曾经因一句“企业要当儿养当猪卖”而名噪一时、走进更多人视线的国汁大王——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在9月7日举行的嵩山论坛上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诠释,再次向外界重申,不会再卖掉汇源,虽然他已经退居二线,但是“大中国,大农业,大有可为”,这个大梦想他要一直做下去。
  
  纵观朱新礼一路走来,从艰苦创业到飞黄腾达,从遭遇重创再到退居二线,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但无论过程和结果如何,他依然坚持着最初的创业梦想,就是想改善中国果农收入微薄的局面,为中国的果农真正做点实事。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朱新礼,给记者的感觉像山里的石头一样:坚韧、诚恳、朴素、踏实。他告诉记者,这条路,他还将一直走下去。
  
  村官下海
  
  1952年5月,朱新礼出生在山东沂源县东里镇东里东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在那个贫乏的年代,兄妹多、人口多的农村家庭生活难免窘迫。年少的朱新礼是个勤快的孩子,父母外出干农活,他在家收拾家务,照顾弟妹,周末跑到山上挖草药卖钱交学费。
  
  “企业家是天生的”,这是朱新礼给自己的评价。
  
  勤奋和生意头脑也许是天生的,但领导力却是“玩”出来的,山里孩子的世界永远没有边界,玩来玩去,他就成了村里的孩子头。当时他只是很享受这样的时刻,后来真正成了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者,他才悟出其中的道理:当头的好处就是可以凝聚身边人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让别人跟着你干你想干的事。
  
  20多岁时,刚刚结婚的朱新礼决心学一门手艺。他在临沂市一所机械技校报了名,学习开车、修车,没有多长时间,这位头脑清楚、干脆利落的山东人,凭着一股韧劲,把汽车的性能和构造研究得滚瓜烂熟。
  
  改革开放后,新变化、新思维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跃跃欲试的朱新礼终于给自己的“本事”找到了施展的机会。1982年,他承包了一辆崭新的解放牌卡车,自己拉货、跑业务,第一年除了缴纳承包费,还赚了几万元。在此后的数年间,他居然收入近百万。在那个“万元户”都还是凤毛麟角的年代,朱新礼已经创造了令人羡慕的家业。
  
  1983年,东里东村的村民提出要求,要创富能人朱新礼做村里的致富带头人,1984年,30岁出头的朱新礼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东里东村是当时中国贫困农村的一个缩影,全村800多户人家,3000多口人,人多地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吃国家的救济粮。
  
  朱新礼当上村委会主任之后,并没有沿用传统的思路,鼓励大家种庄稼、促生产、保丰收,而是别出心裁地让大家“种葡萄”。这对于世世代代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的北方乡村,有点难以接受。
  
  经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的朱新礼并没有被农村的传统思维定式束缚,而是用生意人的眼光看待土地: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一亩地种玉米,收入只有一二百元,种葡萄却能赚5000多元。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他承诺如果改种葡萄,每人每年发放500斤面粉。第二年,这个村子就不再需要国家的救济粮,第三年上缴税收几百万元,一半以上的农户成了“万元户”,安装了时髦的电话。
  
  接下来,朱新礼又开始搞活村办企业,安置村里的剩余劳动力。1987年,他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等27个村办企业整合,组成山东省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自己兼任总经理,很快,各个企业就扭亏为盈。
  
  这几年时间,是朱新礼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以至于后来每隔四年村里换届选举,村民还要贴出大字报:“强烈要求朱新礼回来当村长”。朱新礼自己也有个心愿,退休后再找一个农村去当村长:“当一个村几百户人家,三五年之内,在我的帮助下富裕起来的时候,这对我就是一种幸福。”
  
  到了1988年,因为村委会主任干得不错,朱新礼得到了赴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的机会。毕业后,他成了山东省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每天一杯茶水、一张报纸坐到下班。家资殷实、仕途顺利,从农村到县城,从农业户口到非农业户口,朱新礼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是成功的标志。
  
  但他很快就坐不住了,在1992年的大转折时代,他决定辞职下海。他找到县里主要领导,请求县里安排一个企业给他去做,哪怕条件最差的也行。最终他如愿以偿,县里交给他一个负债1000多万元,已经3年没有发工资的罐头厂。
  
  当时的他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改变他人生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资本风云
  
  接手罐头厂之后,朱新礼通过“承担负债,自主经营”的方式,完成企业改制,自己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又与一个朋友合资引入初始资金,针对家乡缺乏水果深加工能力,漫山遍野的水果在成熟季节找不到销路,甚至烂在地里,朱新礼决定转产果汁
  
  1992年6月28日,在山东省沂源县城西北部的历山脚下,“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正式召开。没有鲜花,也没有媒体,谁能想到,日后在中国果汁饮料行业独领风骚的汇源就那么简单的诞生了。
  
  汇源早期资金非常短缺,但朱新礼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毅然勒紧裤腰带一开始就选用了德国先进的苹果和山楂浓缩汁设备,并且从德国聘请了一位高级工程师,其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全厂工人一年的工资。
  
  当二十几个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安装调试设备时,朱新礼形容为“员工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影子”。他告诉员工,我们的目的就是买外国人的设备,然后再去赚外国人的钱。
  
  1993年,汇源第一批浓缩果汁生产出来了,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到德国参加食品展。请不起翻译,让朋友在那儿留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每天就在宾馆用煎饼充饥。
  
  优质的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汇源终于换来了外国公司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朱新礼的日子也顿时好过了起来。
  
  1994年,朱新礼开始思考战略模式上的转变。他决定把汇源总部从山东搬到北京出口基地还留在山东。“把总部从沂源搬到北京,就是把北京这个地方的含金量加到汇源上,而且靠近市场,人才、市场、资金聚集,交通也方便。”朱新礼解释当初的想法。
  
  随后,汇源在国内市场展开了较大规模的市场运作,开始两条腿走路。
  
  1997年年底,朱新礼以7000万元中标央视新闻联播的5秒标版广告时段。那是一个广告成就品牌的年代。当时,汇源在全国纯果汁饮料领域获得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两项第一。汇源的名字叫响了京城,叫响了全国,叫响了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