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市场行情 >> 市场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江苏苏州:本地水果为啥难敌外来客?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苏州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5票  浏览13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02日 07:40
  连着高温,消暑水果陡然俏销,西瓜、桃子等当令品种更是当时当令。江苏苏州市凤凰街上的一家水果店,门面不算大,水果产地倒都标示清晰。店老板说,这些水果表面分不出上下,产地就成了顾客选购的主要依据。可从价格牌上标注的水果产地看,外地果占了绝大多数,本地水果只是憋屈地缩在一个个小角落里。老板坦言,绝非歧视地产水果,这是由销量决定的,地产水果如今真心不好卖。
  
  新鲜、可靠、绿色、安全、健康……一连串的标记,曾让苏州地产水果,一度是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一直在中高端上使劲的地产水果,市场之路怎么会越走越窘迫?
  
  探访水果店大卖场
  
  地产果市场份额不足1/10

  
  在凤凰街上的这家水果店,半个多小时里,只见大多消费者都径直走向了外地水果架。比如桃子,无锡产的阳山水蜜桃,标价从11.5元/斤至18元/斤不等,本地水蜜桃虽只要6.8元/斤,可就是吸引不了顾客。“主要是外地果比地产的好吃啊,比如这桃子吧,阳山水蜜桃就比苏州的桃好吃,虽价格略贵,但能接受。”问起一位消费者为啥不爱地产水果,他说,口感一般般是主要原因。“我也是诶,上周买的本地水蜜桃水分和甜度都一般,这次还是买阳山的了。”就在一旁选购的消费者插话说。
  
  在其他水果店,情况也差不离。葑门街上的一家水果大卖场,光是香蕉就有来自广东海南美国之分,水蜜桃有无锡阳山、浙江等多种产地。卖场的店主说,这里的外地水果占七成多,全国各地都有,特别品种如山竹、车厘子、芒果则多为国外进口,而苏州地产水果则主要为葡萄、李子和梨,进货量和销量都较少。
  
  除了街边水果店,更多的上班族习惯到大卖场将一周的生活必需品购足,水果就是其中一项。据悉,40家大型卖场的水果总销量要占苏州水果市场四成以上。然而,到苏城几家大卖场生鲜水果专区转一圈发现,地产水果的比重竟比街边水果店更少。“本地水果?好像没有,我们都是公司直采的,全国各地的基地都有,苏州的倒真少。”昨天下午,在南门一家大卖场,一位生鲜水果区的工作人员说,来货的大多外地果,极少有苏州地产的,他个人觉得地产果与大卖场定位不符。而从各个大卖场的采购部门反馈的数据也佐证了他的观点,地产水果的占比非常可怜,只1/10不到。
  
  多数果园销售量明显下滑
  
  一些果农持续亏本萌生退意
  

  水果店、大卖场是水果市场销售的终端,这些地方难觅苏州本地水果。再到本地的水果生产基地去看一看。
  
  位于吴中区临湖镇的名夫果园是苏州太湖边规模比较大、名气比较响的水果种植基地之一,300亩的基地里除了火龙果、小番茄、蓝莓这些小众水果外,50亩的葡萄是果园采摘销售的重头。“以前这个时候能卖掉四万斤左右,但现在只卖了两万多斤,上市初期每天可以卖上千斤,但最近每天只有两三百斤的销量,除非碰上大户。”名夫果园园主吴美运告诉记者,他们基本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果品销售,但今年不知为何,葡萄销售很差,倒是产量不高的蓝莓、火龙果、黑番茄这些新奇水果还略好一些。
  
  黄桃、水蜜桃和翠冠梨是高新区这几年主要发展的果品,种植面积增长很快,也一直卖的不错。但是从去年开始,苏州的桃子和翠冠梨感觉一下子就进入了滞销期,有的果园竟然有将近一半的桃子烂在树上。“去年到最后赔本处理了几千斤,还有不少来不及采烂掉了。”在镇湖一家果园里,园主赵林正在忙着装箱,谈到去年的销售滑坡,他还心有余悸。今年黄桃才开始上市,销量仍然比不上往年,一天只有千把斤,赵林这几天到处寻找销售的渠道,他不想再重蹈覆辙。
  
  市林业站工作人员介绍说,最近一阶段苏州果品市场上外地水果货源充足、消费额增加、价格上升,本地果品销售面临压力重重。经过他们前期的摸底调查发现,本地绝大多数的果园存在销售量明显下滑的情况,部分果园已经是持续下滑连续两年或三年,一些果农已经萌生退意,打算改做别的行当。
  
  地产果为何遭遇“滑铁卢”品种、规模、质量种种制约
  
  曾经吃香的地产水果为何在这两年遭遇销售“滑铁卢”,卖不过外地水果?
  
  “本地水果品种有限,这个季节就是葡萄、桃子、翠冠梨、西瓜这些大路货,相比下来,外来的香蕉、芒果、甜瓜可选择的更多。”一家水果店店主坦言,如今的消费者真正关心产地的并不多,口感与价格才是考量标准,确实好吃的贵一点也无妨。即使是同样的品种,本地水果进价偏高,有的甚至比外地果贵了近30%,但就口感来看,并没有远超外地果,顾客不买账,慢慢就不太愿意从本地拿货了。对于价格上的竞争力不足,果园的园主也是一肚子苦水。“去年一个女工是45块钱一天,但今年要涨到七十块,如果加班则要八九十块钱,男工的成本也从去年的80块钱每天涨到了100多。”吴美运说。另外,苏州的土地租金、果园基础建设、优质肥料等投入都比外地高,直接推高了本地水果的终端售价。
  
  大卖场不看好地产水果另外还有原因。据苏州家乐福公关经理陈梅蓉介绍,整个家乐福苏州区门店统一采购,一种果品的采购量也许就要50吨甚至100吨,而苏州绝大多数的基地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量。另外,地产水果的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包装等达不到卖场的要求。“有一次卖场尝试采购一批苏州本地梨,结果果园提供不了统一包装,对接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困难。”她坦言,这方面,外地果园要专业很多。比如出产苹果烟台,卖场就从农民手上直采,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便宜了近三成不说,农民们都能提供完全符合卖场标准的包装等附加条件。与此同时,她说,相比外地水果,地产果相对价格偏高,也局限了其挺进大卖场。
  
  目前苏州果树面积达到了15.7万亩,比“十一五”期间增加6万亩,同比增加61.5%,其中葡萄种植面积增加最快,其次是桃子和梨。照理,增加了这么多果树种植,足够条件形成规模化经营,然而苏州果园却各自为阵,不像山东烟台苹果的果园之间会抱团经营。单打独斗,就算规模比原先大,也远远达不到零售大卖场所需求的供应量。
  
  那么,之前几年为何地产水果还能赢得一片叫好呢?一位业内人士说,当时都市一族对采摘游较为新奇,每年果园搞采摘就能消耗掉一部分产量。那时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宗团购量也不小,而本地基地因为人脉关系比较容易赢得这块市场。自从国家推行八项规定后,团购订单基本为零,而果园还是没能建立新的销售渠道,价格一成不跌、坐等客人上门,销售受挫是必然的。
  
  本地水果如何突围
  
  靠品质、靠经营、靠营销

  
  “近两年,苏州周边地区上海、浙江、常州、无锡等地大规模种植的水果中,与苏州地产品种重合度很高,本地果农当下面临严峻挑战。”在主管部门苏州农委的相关负责人看来,苏州地产水果必须坚持走品质路线,在销售渠道上求变求新才能突围。靠团购业务坐等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完全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在各道环节都过硬,价格、产量、包装、服务,每项都必须过硬。本地果农们被逼要学会分析形势,重新找准市场定位,要根据气候条件、价格走势、市场趋势进行调整,“不少种植户由于产量有限,都想进军高端消费市场,但品质和高端市场的容纳量都要全盘考虑。”该负责人分析说。同时,农业部门也会不断调整优化果品结构指导,错开果品集中上市期,避免激烈的竞争。他们还会组织种植户进行培训、观摩等活动,引导他们转变理念,通过零售、网销、批发等实现多元化的销售模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已有一些本地种植户面对忧患有了行动。吴中区一家果园园主戴志泉坦言,多变的市场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最近几年几乎年年都要引进新品种,今年他的葡萄园里又引进了一种叫“阳光玫瑰”的新品种,这种葡萄的口感十分特别,不仅味道好而且还裹挟着一丝芒果的清香。对于未来上市后的销路,他信心满满。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