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及应用效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山西果树
1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从2003 年开始,在陕西省千阳县900 hm2 苹果园,严格按照N Y/ T5012 - 2001 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推广大改形、强拉枝、果实套袋、果园生草、花果管理、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措施,对项目区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操作和统一管理。大改形后果园行间留有1. 5 m 的通风空间和作业道,果园覆盖率降低到70 %左右,树冠透光率提高到20 %左右,每667 m2 (亩) 留枝量由10 万左右降低到6 万左右;矮化树树高控制在2. 5~3. 0 m ,冠径1. 5~2. 0 m ,干高0. 8 m 以上;乔化树树高控制在3. 0~3. 5 m ,冠径3~4m ,干高1. 2 m 以上;果袋严格选用符合DB61/ 292 -2004 省颁标准的纸袋,规范操作;667 m2 (亩) 留果量控制在8 000~10 000 个;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株间割草覆盖,种草宽度控制在行距的2/ 3~1/ 2 ;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最终使苹果质量达到GB10651- 1989 (鲜苹果) 标准所规定一等品指标以上,感官指标和卫生指标达到N Y5011 - 2001 (无公害苹果) 标准。
2 各项技术应用效果
2. 1 大改形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果园实施间伐、提干、落头、疏枝技术措施后,长富2 号乔化园667 m2(亩) 株数由55 株降到33 株,干高由60 cm 提高到120cm ,冠径相对稳定,外围新梢生长量由20 cm 增加至48cm ,顶花芽率由21 %提高至30 % ,树相各项指标趋于合理,树势中庸, 透光率明显提高(由10 %提高到25 %) 。
2. 2 标准化技术对果品质量的影响 采用苹果标准化技术后示范区单果重(216 g) 较对照区(150 g) 提高66g ,硬度(8. 3 kg/ cm2 、7. 8 kg/ cm2 ) 提高0. 5 kg/ cm2 ,固形物含量(13. 8 %、12. 7 %) 增加1. 1 个百分点,优质果率(66 %、53 %) 提高13 % ,商品果率(85 %、70 %) 提高15 个百分点,果品质量有显著提高。
2. 3 果实套袋技术的应用效果 苹果套袋技术是提高苹果外观质量和降低农药污染的关键技术,试验中,紧紧抓住选袋选园选树选果等环节,适时套袋取袋,规范操作程序和办法,保证了套袋技术的应用效果。调查中看到套袋比不套袋果着色面积增大(果面3/ 4 着色的套双层纸袋果90 % ,套单层纸袋果80 % ,而未套袋果仅60 %) ,色泽鲜红,果面光洁。但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降低,未套袋、套单层纸袋、套双层纸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3. 5 %、13. 4 %、13. 3 %。
2. 4 不同留果量、留枝量对产量、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667 m2 (亩) 产量1 200~1 500 kg 的情况下,疏花疏果后,随留果量的减少(667 m2 留果量由8 700个减少到7 000 个) ,单果重增加(由140 g 增至216 g) ,平均667 m2 (亩) 产量(由1 220 kg 增到1 510 kg) 、优果率(由55 %增至68 %) 、商品果率(由66 %增至81 %)均明显提高。另外,我们还调查了13 年生矮化红富士苹果园当667 m2 (亩) 栽植密度由83 株降到55 株、留枝量由12. 5 万条降至7. 0 万条时的全红果率比对照提高10. 5 个百分点。
2. 5 巧施肥对果品产量、单果重、果实着色的影响 测土配方施肥后,通过控氮增磷补钾,增施有机肥,调整氮钾比在1~2 ∶1 范围内(如示范区N ∶P ∶K = 25 ∶22∶15 ;对照区N ∶P ∶K = 15 ∶9 ∶5) ,采前40~50 d(天) 禁用氮肥,重点追施硫酸钾肥等措施后,单果重由183 g 增至256 g ,3/ 4 以上果面着色果由54 %增至68 % ,优质果率由53 %提高至66 % ,667 m2 (亩) 产量由1 078 kg 增至1 363 kg。
2. 6 果园采取以种草、增施有机肥后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果园行间种草,株间覆盖,667 m2 (亩) 增施有机肥5 000 kg 后与全园清耕相比,苹果树体生长发育良好,优质果率、全红果率均有提高,日灼果率、病虫果率均有降低,果实品质明显提高。
摘编自《山西果树》2006年9期
1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从2003 年开始,在陕西省千阳县900 hm2 苹果园,严格按照N Y/ T5012 - 2001 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推广大改形、强拉枝、果实套袋、果园生草、花果管理、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措施,对项目区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操作和统一管理。大改形后果园行间留有1. 5 m 的通风空间和作业道,果园覆盖率降低到70 %左右,树冠透光率提高到20 %左右,每667 m2 (亩) 留枝量由10 万左右降低到6 万左右;矮化树树高控制在2. 5~3. 0 m ,冠径1. 5~2. 0 m ,干高0. 8 m 以上;乔化树树高控制在3. 0~3. 5 m ,冠径3~4m ,干高1. 2 m 以上;果袋严格选用符合DB61/ 292 -2004 省颁标准的纸袋,规范操作;667 m2 (亩) 留果量控制在8 000~10 000 个;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株间割草覆盖,种草宽度控制在行距的2/ 3~1/ 2 ;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最终使苹果质量达到GB10651- 1989 (鲜苹果) 标准所规定一等品指标以上,感官指标和卫生指标达到N Y5011 - 2001 (无公害苹果) 标准。
2 各项技术应用效果
2. 1 大改形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果园实施间伐、提干、落头、疏枝技术措施后,长富2 号乔化园667 m2(亩) 株数由55 株降到33 株,干高由60 cm 提高到120cm ,冠径相对稳定,外围新梢生长量由20 cm 增加至48cm ,顶花芽率由21 %提高至30 % ,树相各项指标趋于合理,树势中庸, 透光率明显提高(由10 %提高到25 %) 。
2. 2 标准化技术对果品质量的影响 采用苹果标准化技术后示范区单果重(216 g) 较对照区(150 g) 提高66g ,硬度(8. 3 kg/ cm2 、7. 8 kg/ cm2 ) 提高0. 5 kg/ cm2 ,固形物含量(13. 8 %、12. 7 %) 增加1. 1 个百分点,优质果率(66 %、53 %) 提高13 % ,商品果率(85 %、70 %) 提高15 个百分点,果品质量有显著提高。
2. 3 果实套袋技术的应用效果 苹果套袋技术是提高苹果外观质量和降低农药污染的关键技术,试验中,紧紧抓住选袋选园选树选果等环节,适时套袋取袋,规范操作程序和办法,保证了套袋技术的应用效果。调查中看到套袋比不套袋果着色面积增大(果面3/ 4 着色的套双层纸袋果90 % ,套单层纸袋果80 % ,而未套袋果仅60 %) ,色泽鲜红,果面光洁。但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降低,未套袋、套单层纸袋、套双层纸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3. 5 %、13. 4 %、13. 3 %。
2. 4 不同留果量、留枝量对产量、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667 m2 (亩) 产量1 200~1 500 kg 的情况下,疏花疏果后,随留果量的减少(667 m2 留果量由8 700个减少到7 000 个) ,单果重增加(由140 g 增至216 g) ,平均667 m2 (亩) 产量(由1 220 kg 增到1 510 kg) 、优果率(由55 %增至68 %) 、商品果率(由66 %增至81 %)均明显提高。另外,我们还调查了13 年生矮化红富士苹果园当667 m2 (亩) 栽植密度由83 株降到55 株、留枝量由12. 5 万条降至7. 0 万条时的全红果率比对照提高10. 5 个百分点。
2. 5 巧施肥对果品产量、单果重、果实着色的影响 测土配方施肥后,通过控氮增磷补钾,增施有机肥,调整氮钾比在1~2 ∶1 范围内(如示范区N ∶P ∶K = 25 ∶22∶15 ;对照区N ∶P ∶K = 15 ∶9 ∶5) ,采前40~50 d(天) 禁用氮肥,重点追施硫酸钾肥等措施后,单果重由183 g 增至256 g ,3/ 4 以上果面着色果由54 %增至68 % ,优质果率由53 %提高至66 % ,667 m2 (亩) 产量由1 078 kg 增至1 363 kg。
2. 6 果园采取以种草、增施有机肥后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果园行间种草,株间覆盖,667 m2 (亩) 增施有机肥5 000 kg 后与全园清耕相比,苹果树体生长发育良好,优质果率、全红果率均有提高,日灼果率、病虫果率均有降低,果实品质明显提高。
摘编自《山西果树》200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