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种苹果有高招 挂果讲究“计划生育”
果不再是结得越多越好
挂果讲究“计划生育”
记者了解到,以前,一些果农认为果子挂得越多收入越高,每棵果树都密密麻麻地结满果子。可由于光照度不够、肥分吸收不均匀等因素,次果比率大,整体收入并不高,还影响着果树的生长。近年来,栖霞市提出“要精不要多”的口号,大力推广郁闭园改造、剪枝、疏花疏果等技术,对果树实行“计划生育”,精心确定挂果数量和位置,数量虽然减少了,收益却明显提高。
果农宋海勇种了5亩果树,他根据果树生长年份,有计划地选择保留光照度好、肥分能迅速均匀到达枝干上的苹果,不仅节省了化肥、农药,而且果树长势也比去年好,精品果率大大提升,价钱也能比往年高出许多。据了解,目前,栖霞市66万亩果园普遍采用了郁闭园改造、剪枝、疏花疏果等技术,优质果率达90%以上,果品的质量大幅提高。
肥不再是下得越多越好
施肥讲究“营养配方”
“你的果园缺少锌、锰等微量元素,要及时补充,否则果树叶片会发黄甚至枯萎。”栖霞市果树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提醒桃村镇北楚留村果农王寿德。这两天,老王正根据技术人员开出的施肥“营养配方”,对他的果园进行施肥,补充果树生长所缺的营养成分。
不少果农一直认为肥施得越多,果树就长得越好,不但造成浪费,还容易产生肥害。为让农民充分了解小范围内的土壤状况,有针对性的给果树施肥,去年,栖霞市出资30多万元购置了测土配方试验器材和设备,并根据全市的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产量水平,统一布点,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3000个,对样品逐个进行化验分析,将化验结果制成施肥建议卡,发放到不同范围果农手中。果农既可以拿着建议卡有针对性的自配肥料,也可以在全市指定的肥料生产企业中自制肥料。
为消除误差,栖霞市还在16个镇街区分别设立了测土配方肥专供点,免费为农民检测土壤、提供配方、配送肥料。市农业局的相关技术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土壤化验单、明白纸等形式,向老百姓灌输科技种地、科学管理的先进技术,鼓励果农根据化验结果配方配肥。“如果农民自愿检测,我们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每块地要取15个点,我们配有卫星定位系统,每个点都要通过卫星定位,土肥站的技术人员都是获得了国家测土师资格证的。”农业局果树检测中心技术员王洪杰告诉记者。
如今在栖霞市,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测土配方施肥。据了解,目前栖霞市已对近50万多亩果园进行了测土配方,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水不再是灌得越多越好
浇水讲究“定量供应”
一大早,观里镇古村果农林书江就拧开滴管,开始给果树定时定量浇水。他说:“我原先浇树每月要用水二十多吨,果树经常裂果。如今每月只用十几吨,果树还长得更好,裂果也少了。定量供水就是好。”
以往,果农浇树时总爱把水灌得足足的,吸水过多的果树在温度变化时经常产生裂果。去年,农技推广部门指导果农自发成立水利联合体,在果园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根据果树生长需要定量浇灌。林书江家的果园就是今年初在果业协会技术人员指导下新上的滴灌技术,让果树“定量饮水”,年初至今,电费、农药费等比去年同期减少600多元,裂果情况也很少发生。目前,在栖霞市有近五分之一的果树“喝”上了定量供应的水。
由于优势明显、符合栖霞实际,水利联合体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当地果农的欢迎。但因许多果农对水利知识了解不足,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为此,栖霞市专门成立水利协会,由专家为果农进行设备铺设及使用指导,给果农省去不少麻烦。为协调联合体的组建,避免联合体成员之间产生摩擦,水利协会还专门制定了《水利联合体章程》,各村还在自愿基础上自发成立协会,负责协调成员间的用水问题。规范的操作流程推动了果农进行水利联合的积极性,仅仅几年时间,栖霞便在1000多个自然村建立水利联合体8000多个,覆盖农田20多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