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褚橙的滋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时代周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08票  浏览33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3:05


  
  节奏反转
  
  世纪之交的“国退民进”运动,堪称一次狂飙突进,特别是在东南沿海,这成了一条制造富豪的生产线,今日富豪榜上的许多人,他们的人生转折,即从此始。这当然是一场泥沙俱下的运动,引起的巨大争议也曾持续很久。但无论如何,如健力宝、科龙这样的双输的结果,是最不该出现的。站在今日,来看张五常教授当年的见解,或许仍不错:“这个国企我把它买过来,我拿过来的手段未必很正确,但是我把赔钱的国企变成赚钱的企业,这对中国经济整体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2003年,经过数年的改制,民间经济空前活跃,中国制造进入高峰,全国各省市爆发“电荒”,各种上游能源与原材料紧缺。于是,几年来高歌猛进的民营资本大举进军上游,投资重工领域,掀起所谓“重型化运动”。然而不久,就受到遏制“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迎头痛击,戴国芳的“铁本”折戟长江之畔,刘永行的铝业巨头之梦终成南柯。国退民进,节奏反转之时,业已到来。
  
  回顾三十多年的国企改革,最大的动作,其实就发生在世纪之交的那五年。而那次改革,主要是在国企与民企之间划分了势力范围,而国企的根本性的经营机制问题,并未有真正的改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如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各种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问题,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带来的是严重的社会公正问题。多数人辛辛苦苦,殚思竭虑,只能赚取薄如刀片的利润,另一些人则利用垄断地位,坐享其成,这样的机制必定严重抑制企业家的实业精神,造成普遍性的道德危机。这与褚时健、李经纬们遭遇的仍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激励机制长期扭曲,分配长期不公,最终会导致个人与企业双输。只是,现在的问题比当时要普遍得多,严重得多。
  
  近年来,国进民退,趋势显著,大量国企央企重回下游行业,甚至大举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赚快钱,与民争利。中烟也不例外,房地产,金融,不乏大手笔。而此时,昔日烟王,却在哀牢山深处,剪枝,施肥,灌溉。实业,赚慢钱,不上市,大草帽,破圆领衫,而企业家精神呼之欲出。岁末年初,霾尽江南,下一轮国企改革,已如箭在弦。这一刻,品褚橙,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另一面]
  
  褚橙、柳桃、潘苹果,破解中国农业发展难题?
  
  本报评论员令狐补充

  
  褚橙、柳桃、潘苹果—随着一批名人参加和资本的投入,农业一时间仿佛顿成营销推广的秀场和资本运作的戏院。在这个戏台上,励志故事、理想故事、慈善故事次第上演,布景浩大恢弘,人物光彩夺目,剧情跌宕起伏,故事扣人心弦,你方唱罢我登台,一派喜庆气氛,已经跻身为年度热点,甚至拉动了证券市场农业概念股的指数。在这一热闹大戏的幕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一现象对于农业意味着什么?都是值得关注和加以剖析的问题。
  
  营销热凸显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滞后
  
  在人类社会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农业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效率最低的行业。这是一个全球性普遍现象,而且有世界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国家,诸如美、法、日、韩等国政府针对农业的高额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补贴为佐证。而在市场发育不足,因长期为工业化、城市化输血而资源短缺、发展滞后的中国农业,竟然得到了民间资本的青睐和重视,堪称意外的惊喜和难得的趋向。当然可以认为,这一热点现象,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市场资本在逐利的同时,客观上也在回馈和反哺农业,主动参与了农业金融化的进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从市场经济的逻辑出发,正视资本逐利的本性及其灵敏的市场嗅觉,就不难明白,这是市场自发促成的结果。一方面,基于食品安全环境的现状,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巨大;再一方面,农业自身的资源及发展潜力,可以为资本投入提供明确的盈利预期和长远、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来源。另外,各级政府针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竞争激烈、增长乏力的行业市场寻找出路的沉淀资金,无疑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促进的作用。
  
  如果考虑到中国农业巨大的体量以及存在的问题,上述这些引人注目却屈指可数的事例,固然堪称亮点,不乏启示,预兆了一种良性的趋势,但细究其竟,必须看到,它们中的多数仅仅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单纯的投资层面以及经验观念的引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的成就也多集中在营销推广上,往往难以为资源短缺者效仿,未必能够切实普惠广大中小农户,实际意义有限,甚至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营销炒作。
  
  以农业为题材,借助故事或者事件加以炒作,进而达到营销推广的效果,是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热点事例的共同点,而面向消费者说话,也是它们一致的特征。事件营销这种常见的市场推广手段在农业题材上取得轰动效应,故事主角的个人魅力固然是其成功传播的核心价值所在,但这也分明凸显了农业在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状况。而这种落后面貌的改观,仅仅靠名人的背书和资本的介入显然不够,而需要的数量庞大的中小农户的成功转型为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