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陕西渭北:这里的苹果分外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180票  浏览12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4月07日 14:55
  本报记者 胡明宝 通讯员 李佑民
  
  春暖花开,微风轻拂,正是陕西渭北高原新建苹果园的好时节。近日,记者来到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的铜川市印台区,饱览渭北果农春耕新气象。
  
  新建高标准果园,果农不用出一分钱
  
  在印台区高楼河镇水利村的大片土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群人正在忙碌着。机械挖好的树坑、新竖的水泥杆、孱弱的小树苗——由区政府组织的园艺工程施工队,正在这儿为农家新建苹果园。
  
  新建果园投资全部由政府支出,每亩投资1500元,亩均13根水泥杆、66棵树苗,每棵树苗并配相应的竹竿,专用于扶正树苗的生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工程队还要负责在树苗的行距间,给农家种好黄豆。政府考虑到苹果园在幼园期间,农家几年没收入,种上黄豆后,当年亩收入可达600元钱。工程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今春全区的任务是为农家建园4000亩。
  
  记者所到之处,农民无不感叹:“从没见过如此大面积高标准的矮化果园,从没见过政府如此慷慨助农!”
  
  “这几年不仅仅建园免费,我们得到的实惠太多了。比如果园种草、果园机械、果园灭虫灯,甚至连肥料、果实套袋等,都是政府免费或仅让农家出一点儿钱。”说到财政的支持,果农有说不完的话。
  
  财政四两拨千斤,再造苹果提档升级版
  
  广阳镇西固村龙翔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章文说:“我们这儿种油菜,并不是为收菜籽,而是等油菜长高了,再把它全部毁掉,主要为苹果园沤肥用,果园每年要种两茬油菜。”他接着说,“渭北的苹果为啥甜?关键是财政免费给我们发放油菜种,3年来合作社社员家家果园都种油菜沤肥。今年经专家测试,这儿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已提升了1个百分点,相当于我们每年给每亩土壤施用了1万斤有机肥,有这么多的有机肥垫底,渭北的苹果咋能不甜呢!”
  
  据了解,仅这个合作社,近年就增加了割草机260台,秸秆粉碎机26台,施肥枪300多支,旋耕机、打药机各6台。果农说得实在:“若没有财政补贴,我们的苹果园哪有今天这么高的水平呀!”
  
  印台区果业局局长史教乐告诉记者:“5年时间,中央和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就给印台果业补贴了5000多万元呢!”
  
  整整1天,记者在高原跑了80多公里,路边凡有苹果园的,几乎全有红白相间的防护栏。利用财政支持,全区新建防护栏3.7万米,新修通往果园的公路180多公里。财政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的投入热情,5年间,全区调动方方面面投入果业建设资金达2.7亿多元。
  
  财政的支持,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原果园的水利条件。过去乔化的果园,被更新为矮化果园,园内的滴灌条件确保了高原苹果年年丰产。随处可见的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和诱虫带,以及沼气项目,为苹果的质量安全打造了一道道防护墙,仅2009年,财政就为这几项补贴了200多万元。
  
  生活在高原的果农,过去对苹果园艺一点不懂,仅凭着对苹果市场的热情埋头生产。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到区里后,扩大了果农培训力度,仅去年就培训果农2万多人次。如今到高原,随处见到的果园都像示范园一样,拉枝到位、树形一流,无论果树营养还是园内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做得非常专业。省果业局周副局长到印台区看后感叹道:“才几年时间,印台区无论果园的硬件装备水平,还是整体的软实力都跃升至全省最好水平,毫无疑问,印台区靠财政支持,再造了果业升级版!”
  
  果农得到最大实惠
  
  “我家5口人,共8亩苹果园。2007年前,由于园内果树栽植密度大,树形乱,每亩商品果才产1000多斤,因果个小,颜色不好,每斤才卖1.1元,全部果园才卖了3万元。”高楼河镇贾家塬村果农王孝荣对记者说,“如今,一样的果园,由于技术含量高了,投入增加了,去年每亩产量达8000多斤,每亩收入2万多元,仅靠苹果全家年收入12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站在旁边的果农插话道:“种苹果人均收入1~2万元的家庭在我们这里遍地都是,家家收入都在8~10万元左右。”
  
  回到铜川市,记者翻开印台区果业发展统计表。2007年,全区苹果面积20万亩,总产12万吨,果农人均果业纯收入2667元。去年总面积发展到30.8万亩,总产达23万吨,果农人均纯收入达8274元……一连串令人惊喜的数字为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印台区果业发展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