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盐源苹果从8分到2元每斤单价翻25倍的理由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323票  浏览7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15日 11:57
  
《攀西农产品走向.田野调查》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李清波文/图
  
  【故事进行时】
  
  每斤单价从8分到2元
  
  12月16日中午,盐源县卫城镇大堰沟村。
  
  “枯枝、阴枝、病虫枝、老残枝、秃顶枝、重叠枝、交叉枝,统统剪掉。”见有记者前去拜访,9组村民李家友立即从果树上跳下来,一边走出果园一边招呼果园里帮工的10多名伙计。
  
  “给果树冬修枝条目的是让果树通风透光、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可让幼树提前结果、让盛果树连年增产、让产果老树复壮延产……”从1983年开始种苹果的李家友显然已经成了专家。他说,村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苹果,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到现在,9组的几十户村民已种了1500多亩苹果。“共卖了50多万元、纯利30多万元,但这个收入在组里仅算中等偏上,组里最高有卖100多万元的。”李家友说。
  
  忆苦思甜,“盐源苹果”曾经难卖的历史给村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每斤只卖8分钱,一车只管200块钱,有的村民最后还不得不倒掉卖不脱的果子……”尤其1998年苹果难卖的情况让李家友至今难以释怀。当年,他家原本在8月中旬便可出售“金冠”苹果,因没人买直到9月中旬果子还挂在树上。“看到果子开始掉了,我不得不找人把果子摘下来存放,5万多斤‘金冠’堆满了家中小屋。”到10月中旬,他不得不以每斤8分钱的均价卖掉囤积的果子,“几乎所有村民当年都亏了本。”
  
  李家友说,虽然村民们种了几十年苹果,种植规模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上去了,但直到2003年才让大家感到苹果销售“开始好转”,2010年以来才让大家感到苹果“真的好卖”——2010年均价1.6元左右、2011年均价1.8元左右、2012年均价在2元左右。
  
  价格上去的同时,如今“盐源苹果”的销路也很广。“除卖到成都、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外,我们的苹果还卖到东南亚去了。”李家友说,为严格规范苹果的生产,该村在2009年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苹果销售上,每年也要统一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村民各自为政、竞价降价,造成“内伤”等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