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荔枝怎样重铸辉煌?
忆往昔,荔枝曾富民强镇
在《元一统志》、大德《南海志》上,均记有东莞荔枝,明代东莞茶山、石龙等地已出现了“千树荔”的大规模荔枝园。民国期间,东莞是珠江三角洲主要荔枝产区。
改革开放后,东莞县政府决定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包括荔枝、柑桔等。特别在上世纪80年代初水果发展公司成立后,荔枝等水果生产发展迅速。
据东莞市志记载,1981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9.75万亩,年总产量46909吨。至1987年,水果面积发展到609569亩,总产量363085吨。
陈衬喜是东莞市荔枝协会会长,长期和荔枝打交道。她说,那时候很多镇实行荔枝与柑桔间种,现在20多年树龄的荔枝,都是当时的产物。
改革开放前,东莞荔枝中淮枝面积占六至七成。80年代开始,农业部门鼓励果农种植糯米糍、桂味,到现在,这两个品种仍占荔枝面积、产量的六到七成。糯米糍、桂味、怀枝、妃子笑等都是东莞具有特色的品种,尤以糯米糍、桂味最为出名。现在东莞还有很多百年生的老树,多是糯米糍、桂味、怀枝。
东莞荔枝协会副会长尹金华说,东莞的糯米糍和桂味最具特色,为其他地方同类品种所不及。东莞糯米糍口感甘甜,不像其他地方的糯米糍甜中带酸,它还曾在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很多东莞人吃惯了本地荔枝,就不太喜欢吃外地荔枝了。一般公认东莞的糯米糍是品质最好的。东莞荔枝还多次走出家门,如海南的妃子笑就是从大朗镇引进的。
1985到2002年是东莞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时期,每年实有面积都超过10万亩。1998年,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年份。
陈衬喜说,1980年、1990年代,东莞的荔枝面积实际上比统计数据更大。因为当时国家为调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收益水平,避免占用更多耕地,鼓励粮食生产而对农、林、水特产征收农林特产税,一些地区并没有如实地上报荔枝面积。
时至今日,东莞最高峰时荔枝种植面积到底多少,已难以查证。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数据是,最高峰时荔林面积约30万亩。
那么,东莞荔枝能卖多少钱呢?令人想不到的是,那时候,东莞荔枝售价甚至比现在还高。
历史有记载的东莞荔枝产量最少年份是1962年,总产量255吨。改革开放后最少的年份是1993年,仅有717吨,1992年总产量达22972吨。
陈衬喜说,1993年天气恶劣,年初的寒潮冻死了很多荔枝枝条。当年4月,荔枝成花率普遍只有一至三成。早熟的妃子笑卖到50元一斤。还有人回忆,当时也有150-180元一斤的荔枝。
老王是横沥人,种了29年荔枝。他说,当年,就是靠种荔枝赚来的钱,他建起了新房,还让3个小孩完成了学业。1982年,老王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不仅是荔农受益,一些镇还把荔枝作为招商引资的招牌。
在《元一统志》、大德《南海志》上,均记有东莞荔枝,明代东莞茶山、石龙等地已出现了“千树荔”的大规模荔枝园。民国期间,东莞是珠江三角洲主要荔枝产区。
改革开放后,东莞县政府决定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包括荔枝、柑桔等。特别在上世纪80年代初水果发展公司成立后,荔枝等水果生产发展迅速。
据东莞市志记载,1981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9.75万亩,年总产量46909吨。至1987年,水果面积发展到609569亩,总产量363085吨。
陈衬喜是东莞市荔枝协会会长,长期和荔枝打交道。她说,那时候很多镇实行荔枝与柑桔间种,现在20多年树龄的荔枝,都是当时的产物。
改革开放前,东莞荔枝中淮枝面积占六至七成。80年代开始,农业部门鼓励果农种植糯米糍、桂味,到现在,这两个品种仍占荔枝面积、产量的六到七成。糯米糍、桂味、怀枝、妃子笑等都是东莞具有特色的品种,尤以糯米糍、桂味最为出名。现在东莞还有很多百年生的老树,多是糯米糍、桂味、怀枝。
东莞荔枝协会副会长尹金华说,东莞的糯米糍和桂味最具特色,为其他地方同类品种所不及。东莞糯米糍口感甘甜,不像其他地方的糯米糍甜中带酸,它还曾在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很多东莞人吃惯了本地荔枝,就不太喜欢吃外地荔枝了。一般公认东莞的糯米糍是品质最好的。东莞荔枝还多次走出家门,如海南的妃子笑就是从大朗镇引进的。
1985到2002年是东莞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时期,每年实有面积都超过10万亩。1998年,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年份。
陈衬喜说,1980年、1990年代,东莞的荔枝面积实际上比统计数据更大。因为当时国家为调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收益水平,避免占用更多耕地,鼓励粮食生产而对农、林、水特产征收农林特产税,一些地区并没有如实地上报荔枝面积。
时至今日,东莞最高峰时荔枝种植面积到底多少,已难以查证。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数据是,最高峰时荔林面积约30万亩。
那么,东莞荔枝能卖多少钱呢?令人想不到的是,那时候,东莞荔枝售价甚至比现在还高。
历史有记载的东莞荔枝产量最少年份是1962年,总产量255吨。改革开放后最少的年份是1993年,仅有717吨,1992年总产量达22972吨。
陈衬喜说,1993年天气恶劣,年初的寒潮冻死了很多荔枝枝条。当年4月,荔枝成花率普遍只有一至三成。早熟的妃子笑卖到50元一斤。还有人回忆,当时也有150-180元一斤的荔枝。
老王是横沥人,种了29年荔枝。他说,当年,就是靠种荔枝赚来的钱,他建起了新房,还让3个小孩完成了学业。1982年,老王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不仅是荔农受益,一些镇还把荔枝作为招商引资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