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荔枝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本地荔枝怎样重铸辉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5票  浏览30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12日 15:36

  根据《常平镇志》记载和老人们回忆,常平荔枝种植有五六百年历史,全镇31个村庄均荔枝飘香。该镇曾在旧火车站附近设置收购点,专门收购米枝、桂枝送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深受粤港各地的市民喜欢。
  
  已退休的常平镇委书记陈润松说,上世纪70年代,常平经济实力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三。改革开放后,“三来一补”万箭齐发,各镇争先恐后搞经济,常平也十分着急,想方设法招商引资。
  
  当时,常平还掩映在荔枝林中,常平人决定用荔枝做文章。尽管当时公社财政收入仅10多万元,但常平人仍千方百计筹资,投入8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高级宾馆”。这座宾馆五层楼高,个个客房都有空调,这种气派在全国乡镇堪称罕见。1980年6月30日,宾馆开业,常平人命名为“荔香楼”,作为招待贵宾场所,并把6月30日定为“常平日”和“荔枝节”,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荔枝节,《人民日报》曾对常平荔枝节的盛况做过报道。
  
  陈润松说,每到荔枝节,政府就会邀请海内外乡亲、客商召开座谈会,品尝家乡荔枝,共商常平发展大计,洽谈商贸合作,并举行文艺表演活动。还在荔香楼设宴款待,三五百人参加,十分热闹。村里人就像过中秋一样,宴请亲朋好友。
  
  一批批客商透过荔枝节看到常平的商机。曾是东莞玩具业巨头的建达玩具制造有限公司老板,本来想到澳门投资,参加了荔枝节后,便改变主意留在常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平终于后来居上,经济实力跃居全市前列,并成为东莞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常平的老人都说,常平能有今天,荔枝功不可没。
  
  盛极而衰,引人无限嗟叹
  
  2002年,东莞荔枝丰收,当年总产量达到45339吨,较平均年份要高出3到4倍。那年气候非常适合荔枝生长,低温且雨水均匀,成花率在九成以上。
  
  陈衬喜说,2002是历来最好的年份,不过东莞荔枝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走下坡路的。2003年到2008年,荔枝年末实有面积保持在8万到9万亩之间,自1979年开始历年平均面积都有12万亩左右。
  
  据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东莞共有20个镇街种植荔枝,面积共117500亩,与最高峰时相比减少了20多万亩。种植面积最多的镇街是大朗镇,为15000亩;最少的是东城,为800亩。
  
  农业部门和农业专家认为,东莞荔枝产业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生产分散,失管较多,抗风险能力低,受市场冲击明显。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